东北网鸡西2月21日讯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一大早,市农委有关人员与各路专家迎着初春的朝阳来到梨树区。据了解,正月十六是全省农民科技节,市农委抓住这一契机,在梨树区掀起科技备耕新高潮。
眼下,已进入备耕生产关键时期,市农委在农民科技节这天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处、经济作物管理站、经管站等单位10多位专家,分别深入梨树区双胜村、前进村、碱场村、中心村、猴石村,为农民送去了科技和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
此次活动,市农委根据各村不同种植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专家开展培训。记者来到双胜村村部,这里的培训室已是座无虚席。双胜村是木耳专业村,多年来,该村地摆木耳技术大部分利用传统生产工艺,质量和产量一直没有多大提高,市场销售价格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农委把高级农艺师姜坤请来,为农民解决发展难题。姜坤在培训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农民听得津津有味。培训后,生产地摆木耳的农民希望姜坤到家中,为自己生产的地摆木耳“把把脉”,查查是什么原因致使质量和产量不高。姜坤答应了农民的要求,深入到农户家中及时帮助解决质量和产量不高等生产难题。村委会主任周传军高兴地说:“科技真的就是生产力啊!过去,农民在装木耳菌袋时,每个袋都装得满满的,以此来提高产量,可经过培训后,得知装得太满,不但浪费菌料,还影响质量和产量。”
随后,记者来到水稻种植户比较集中的前进村。走进该村村部,屋里没有供暖,可这并没影响该村及周边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他们早早就来到了村部。为帮助这里的农民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高级农艺师宋光义为农民传授了水稻超早育壮苗技术。农民认真听完后,又纷纷询问今年建大棚的补贴政策。今年,农民建大棚的积极性非常高。
此次活动,高级农艺师顾玉奎、张书臣、郐作真等专家,分别为农民传授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植物保护与病虫害防治和特色栽种大榛子等技术;农民还向专家咨询了今年水稻、玉米、大豆等新品种,种子维权、测土配方施肥、农民专业合作社、劳动力转移等内容;同时,市农委副主任辛公昌详细了解了各村今年备春耕生产资金,在得知双胜村在扩大木耳发展规模时,存在100多万元资金缺口情况后,决定帮助协调解决。
据介绍,梨树区是鸡西市比较偏远的区,为加快该区发展步伐,市农委在备春耕生产期间,将加大科技备耕力度,使其在水稻、食用菌等方面做强做大。
据悉,去年冬季以来,鸡西市启动了“科普之冬”活动,目前,已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00期,培训农民10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科普图书5万份(册)、光碟500张,为全市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