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绥化
搜 索
绥化市居民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
2011-02-21 10:24:16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福之 蔡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几年来,绥化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不断改善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卫生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市60%的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80%的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得以新改扩建。绥化市投资5000万元,为160所乡镇卫生院各装备了20万元的医疗设备,为15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各投资50万元建立了无害化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全市卫生业务用房总面积增加到63.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增加到10.33亿元;卫生设备总值增加到3.98亿元。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增加到13654人,其中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828人,农村乡镇卫生院3826人。注册乡村医生5317人,高、中、初级职称技术人员“塔式”比例逐年趋于合理,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基本满足了群众医疗保健的需要。公开招录300名正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卫生院,提升农村卫生队伍整体素质,确保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同步发展。

  完善了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152所,医疗机构开放床位9128张。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全市医疗机构疾病诊断符合率达到99%,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达到95%以上,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98%以上。目前,肇东、安达、海伦、北林三市一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达50个,覆盖人口76.23万,覆盖率已提高到90%。全市为城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80万份,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196.5万份;对6.1万名高血压患者、2.5万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动态管理,使居民一般性医疗、保健、康复不出社区,享受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了“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模式。医疗救治水平还坚持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建立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等措施,全市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目前,全市农村卫生“三网四化”覆盖率已达100%。“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乡,小病不出村”的新农村卫生工作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绥化市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农村中医三级服务网建设。目前,全市中医医疗机构共建有中医特色专科28个、专病诊室36个,全市34家综合医院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都设立了中医(含管理)科、中药房,都能开展中医诊疗项目;有90%以上的村卫生所(室)有中医或能用中西医两法诊治疾病的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普及率达到了72.6%。全市10所中医院全部被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并按照国家和省新农合政策规定,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全部纳入了补偿范围。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于2007年全面铺开,参合人数逐步增加,筹资水平逐步提高,补偿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全市新农合作覆盖率以村为单位已达100%,农民参合率达98%以上。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289万人次的参合农民获得了补偿,累计支付补偿金额9.7亿元,农民患病住院率由原来开展之初的37%提高到目前92%以上。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