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委全面实施“惠家工程”
2011-03-07 10:24:49 来源:生活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人口计生委贾玉梅主任慰问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家庭

  各地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工作

  饶河县开展“兵儿子”亲情牵手计生空巢家庭活动

  哈尔滨市香坊区人口计生局与省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了以“关爱青春健康 呵护美丽心灵”青春绿丝带主题健康知识讲座。
  基层人口计生部门通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和便民维权服务,提高人口计生文明执法水平,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

  黑龙江新闻网讯 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人为本,立足家庭,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系统组织周密、网络健全、基础优良、群众信任、覆盖广泛的优势,以“惠家工程”为载体,突出“和谐人口,民本计生,均等服务,普惠家庭”的主题,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个性化的惠家服务,旨在维护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省政府已把实施“惠家工程”、推进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工程”四十件大事之中,省委全会报告、省委1号文件、省委加强民生工作决定、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工程做出了明确部署。“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把人口计生“惠家工程”这一可以惠及每一个家庭的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人口计生“惠家工程”秉持资源整合,优质服务;项目运作,创新拓展;民需为本,便民利民;公平普惠,服务均等四个原则,包括“龙江幸福宝贝项目”、“生殖健康促进项目”、“计生关怀关爱项目”、“阳光计生维权项目”四个项目。

  资源整合,优质服务的原则。整合有利于家庭发展的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产品,利用人口计生系统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平台,建立资源优化、利益惠民的优质服务新体系。

  项目运作,创新拓展的原则。突出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生育关怀、便民维权等内容,构建和完善惠家项目,明确惠家措施,制定工作标准,发挥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软实力,坚持创新拓展,保障群众和家庭获得更大的收益。

  民需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建立服务信息公开、服务标准公示、服务项目预约等制度,做到民需为本,便利群众,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把维护好、发展好家庭权益放在首位,让各类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公平普惠,服务均等的原则。通过完善服务网络,普及惠家服务,消除城乡差别、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差别,实现惠家服务城乡一体化,推进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全人口共同受益。

  “龙江幸福宝贝项目”,从新婚夫妇结婚登记到子女3周岁,提供全程的科学育儿指导咨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促进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生殖健康促进项目”,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家庭健康水平;

  “计生关怀关爱项目”,整合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优先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生活富裕,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阳光计生维权项目”,通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和便民维权服务,提高人口计生文明执法水平,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

  实施“龙江幸福宝贝项目”,从新婚夫妇结婚登记到子女3周岁,提供全程的科学育儿指导咨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促进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增进家庭幸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宣传倡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开办“龙江幸福宝贝”专栏,发挥《人口文化墙报》等各种宣传载体的作用,倡导婚前医学检查、孕前健康检查、预防出生缺陷、优生优育优教和婴幼儿早期教育;通过民政婚姻登记部门和社区向新婚夫妇赠送“三优”新婚祝福套装;为已婚育龄夫妇免费提供“龙江幸福宝贝卡”和优生优育指导方案。

  健康促进。实施“321营养配餐”行动,科学育儿指导做到“三前”(婚前、孕前、产前),“两进”(进村、进户)、一到人,把知识营养大餐送到孕产妇床前;开展“预约服务”、“订单服务”,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孕前、围孕期健康咨询服务。

  早教示范。依托县、乡两级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站),深入村(居、社区)开办科学育儿培训班,建立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示范基地;在乡(镇、社区)开办幸福宝贝准父母学校、幸福宝贝家庭示范沙龙。

  优生咨询。县级以上人口计生服务机构设立和开通优生优育优教咨询热线;借助《遗传优生计算机咨询诊断系统》,有针对性地做好一般人群优生咨询指导服务;提供常规生育风险评估服务;为有遗传病史家庭和第一个子女患有残疾符合照顾再生育的特殊人群提供优生遗传咨询服务。

  高危人群指导。通过病残儿医学鉴定等发现高危人群,以县(区)为单位建立高危人群档案,编辑全省家族遗传病家系资源库;分析出生缺陷发生的疾病构成、分布、数量及家族特征等,开展科学预防;对高危再生育家庭进行优生监测;对重点高危人群实施远程优生咨询,提供再发风险分析服务。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县级以上人口计生服务机构逐步配备完善优生筛查实验室,推广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龙江幸福宝贝”项目 “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全省已婚育龄夫妇获得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率达到85%以上,科学育儿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0-3岁婴幼儿父母获得早期教育指导咨询率达到85%以上;“龙江幸福宝贝项目”平均每年有30万户家庭受益;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开展孕前优生健康基本项目检查的县级以上人口计生服务机构达到70%以上,乡、村服务站(室)能够开展优生促进宣传、咨询、随访工作的达到80%以上。人口计生系统开展科学规范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

  实施“生殖健康促进项目”,立足服务全人口和覆盖生命全过程,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家庭健康水平。

  中、小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突出健康人格塑造、心理疏导、性健康和国情国策等内容,积极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建立全省青少年健康人格咨询服务机构、开办健康人格大讲堂和网站,编制专门健康人格教育图书;发挥人口计生宣传服务网络、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专家和心理医生、青少年志愿者的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青春期身心的变化,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认识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绿丝带青春健康行动。在大专院校开展青春健康现状和需求调查,征集活动建议;邀请生殖健康专家定期开展青春健康知识讲座,制作发放适合大学生的青春健康宣传品;成立绿丝带青春健康主题教育学生社团,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青春健康文化活动周、青春健康论坛或演讲等活动;在专家指导下,在大学校园依托校医院等合适场所建立青春健康沟通、保护、援助绿丝带青春健康沙龙;设立特别援助机构,对意外妊娠大学生减免终止妊娠费用;每学期开展一次致大学生朋友青春健康一封信活动,呼吁大学生重视青春健康。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公益服务。坚持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公益服务中的主导和支撑作用,以政府购买计划生育公共技术服务为补充,保证农村人口、城市下岗无业市民、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免费享有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定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优惠政策,建立避孕失败救助制度,为避孕节育期育龄妇女提供定期健康检查服务;加强对青少年人群的避孕节育关怀;对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免费提供再生育服务。

  生育、节育、不育生殖保健。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结合查孕查环,开展以妇女生殖道感染干预为重点的常见妇女病检查和防治工作;建立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电子档案,建立和完善以家庭为中心的人口健康促进模式,把家庭生殖保健服务扩大到全体家庭成员。

  爱在金秋——育龄后期关爱援助。向更年期人群普及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实施生理、心理卫生咨询和更年期保健服务;举办育龄后期妇女围绝经期生理知识和相关生殖保健知识讲座;为落实“宫内节育器”避孕措施的育龄后期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援助服务,免费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时调整或终止避孕措施;重视中老年男性的生殖健康问题。

  “生殖健康促进”项目 “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中小学普遍开展国情国策、青春健康、健康人格教育;确立不少于10个救助大学生意外妊娠志愿服务机构;为1万名有需求的大学生免费提供青春健康检查;在大专院校建立“绿丝带青春健康沙龙”40个,青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生殖道感染及常见妇女病检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为500万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为10万育龄后期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援助服务;为更年期人群和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

  实施“计生关怀关爱项目”,整合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的优先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生活富裕,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建立人口计生救助基金。开展高层倡导,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人口计生救助基金,筹措幸福工程专项基金,为贫困计划生育家庭提供经济救助,重点用于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家庭救助、独生子女助学、因工受伤或遭受意外伤害的村(居)人口计生工作者抚恤等。

  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实施“幸福工程”项目,帮助贫困计生家庭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依托基层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创办计划生育家庭产业联合会,免费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致富信息、技能培训、技术支持、就业帮助等服务。

  解决特殊计划生育家庭实际困难。以“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微笑”为活动载体,免费为百余名计生家庭唇腭裂患者实施修复手术;开展以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为主的计生系列保险服务;为计生空巢家庭送“兵儿子”、“团女儿”;实施“生殖健康援助行动”,重点为贫困计生家庭免费治疗常见妇科疾病。

  提高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依托社区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坚持现居住地管理、均等化服务;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对流动人口计生家庭女孩、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

  “计生关怀关爱”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建立省级人口计生救助基金;免费为百余名计生家庭唇腭裂患者实施修复手术。市、县、乡建立人口计生救助基金,形成长效救助保障机制,建立以项目为载体,以服务计生家庭为重点的关怀服务体系;创办计划生育家庭产业联合会1000个;帮扶计生贫困家庭10万户,被帮扶户脱贫率达70%以上;为贫困计生家庭免费治疗常见妇科疾病6万人次;为村(居)人口计生工作者赠送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单2万份、60万元保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率达到80%以上;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示范户达到70%以上。

  实施“阳光计生维权项目”,通过开展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和便民维权服务,提高人口计生文明执法水平,维护育龄群众合法权益。

  实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加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自治能力建设,逐步推进村(居)专(兼)职人员队伍与村(居)计生协队伍一体化;开展创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万村(居)示范活动。

  落实人口计生奖励政策。建立和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稳定增长的人口计生投入保障机制,及时兑现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逐年解决历史拖欠问题;全面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逐步解决与企业脱离劳动关系人员计划生育年老一次性补助问题;对计划生育节育手术并发症家庭进行扶助。

  开展人口计生便民服务。推广计划生育证件村(居)人口计生服务员代办制度;开展人口计生服务网上预约试点;人口计生服务窗口进驻政府服务大厅,落实首问负责制,实现事项办理、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受理投诉、政策咨询一体化,实行一厅受理,一站式办公;推行全省避孕药具“一卡通”、优质服务“一证通”服务模式。

  维护群众人口计生合法权益。健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内容和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有效形式,拓宽公开渠道;设立人口计生阳光热线“12356”。

  “阳光计生维权”项目“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全省实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村(居)比例达到80%,推荐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国家级示范村(居)300个,命名表彰省级示范村(居)1000个,市级示范村(居)1000个;计划生育证件村(居)人口计生服务员代办比例达到80%;当年法律法规规定的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落实率达到90%以上;省、市两级全部开通阳光计生热线“12356”。

  实施人口计生“惠家工程”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计划生育家庭权益,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且将改善城乡计生家庭生存发展环境,提高其社会地位待遇,作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环节和重要的民生保障。

  注重利益导向政策体系的建设,以保障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围绕计划生育家庭在优生优育、子女成才、抵御风险、生殖健康、家庭致富以及养老保障等六个方面的问题,构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整合现有资源,以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机制、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为主体,建立与经济社会政策有效衔接,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计划生育家庭福利政策体系。将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免费再生育服务制度、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制度和生育关怀制度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范围,切实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兑现难的问题。通过《条例》修改确立奖励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目标、责任追究办法,切实保障下岗和无业者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使其逐步享受与机关、事企业职工的同等待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惠家工程”夯实基础的关键一年,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委将细化目标措施,加强监督考核,在示范引领、深化内涵、载体创新、制度规范、群众满意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抓好人口计生政策措施落实,健全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兑现长效机制,开展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扶助试点,解决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年老(退休)一次性奖励等问题,推动企业落实计划生育养老补助以及计划生育补充养老保险规定。广泛开展 “不孕不育家庭生育关怀行动”、“妇女常见病普查防治工程”,探索边境地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体系与模式。推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争取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出台优生优育优教规范性文件,力争确立5个国家级、10个省级试点。深化村(居)民自治示范活动,逐步推行人口计生证件代办、人口计生服务网上预约等便民服务,开展“惠家工程爱心使者”评选活动。争取建立龙江人口基金,开展人口发展领域公益活动,帮助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全省开展“龙江幸福宝贝”行动的县(市、区)达到50%以上,部分县市区成为国家或省级人口早期教育“示范单位”, 有20万户家庭受益。为200万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免费检查,帮扶计划生育贫困家庭4万户,青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实施人口计生“惠家工程”的重点工作是要做好人口计生政策的兑现和“惠家工程”项目的具体落实。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人口计生委将切实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服务,真正做到惠及每一个家庭。

  在抓好“惠家工程”项目的具体落实上,做到面向全人口和生命全过程开展服务,普惠计划生育家庭和广大群众。“十二五”期间,市、县、乡建立人口计生救助基金,形成长效救助保障机制,被帮扶户脱贫率达70%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享受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率达到80%以上,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示范户达到70%以上。大力提升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能力,青春健康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生殖道感染及常见妇女病检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育龄妇女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新婚和待孕夫妇接受优生咨询和指导覆盖率达到90%。全省实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村(居)比例达到80%,计划生育证件村(居)人口计生服务员代办比例达到80%,省、市两级全部开通阳光计生热线“12356”。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