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27日讯 今年,黑龙江省将着力做大做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飞机制造、轨道交通制造两个行业抢占国内同行业制高点,新能源汽车、无人机等新兴交通运输装备制造起步,专业配套园区呈现雏形,省内配套比重明显提高。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5%以上。
记者从省工信委了解到,今年,全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纳入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计划的项目35项。其中7个项目开工建设,18个项目加快建设,10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69.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上年项目已完成投资85.8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4.9亿元。项目建成达产,预计销售收入931亿元,税金48.9亿元。这些项目包括哈飞集团空客复合材料部件转包项目、大飞机复合材料项目,哈飞汽车宽体微型客车项目、哈轻型车搬迁项目,齐轨道交通装备公司出口铁路货车大型部件研发制造水平提升技术改造项目等。
目前,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工作正在积极开展之中。
分层次与央企搞好对接。省、市两级政府、企业积极争取中直企业在“十二五”开局时,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大项目向黑龙江省倾斜,从而提高省内现有主机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与中航工业、中国北车集团、中国长安集团等中直单位的联系对接,及时互通情况,了解国家层面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项目投资动态,争取和承接重大项目。避免因省、市与中直企业衔接不够导致项目与投资流失。
为企业和项目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定期了解掌握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态势、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遇到的困难、需要政府解决的突出问题等,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利用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机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建立部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主体和解决问题的时限,促进难题的化解。协调项目建设中手续报批、土地、电力供应、融资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培育配套企业。组织产业配套对接,督促重点主机企业定期对外发布配套产品目录,供拟进入和已进入者参考决策。搭建配套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搞好金融部门与建设项目的对接。利用各级政策性担保、再担保机构,解决配套企业起步初期资金不足问题。督促主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建立及时结算货款制度,加快配套企业资金周转。探索专业配套园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围绕企业需求,提供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协调省内院所,组织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
注重专业园区建设。依托哈大齐工业走廊各地现有经济开发区,立足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建设各产业专业配套园。围绕哈飞公司和哈东安集团公司飞机制造产业建设飞机专业产业园区;围绕哈飞汽车公司、哈轻型车公司汽车制造产业、大庆沃尔沃汽车项目、齐市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项目、穆棱江苏中大集团电动汽车项目等新建汽车专业产业园区,形成特色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基地。
培育新的增长点。在黑龙江省确定的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计划外,各地正在从全省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整体发展出发,围绕新能源汽车、低空民用飞机等新兴产业积极谋划交通运输产业的新项目。关注和支持本地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谋划和项目建设,加大延长当地交通运输装备产业链项目、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开发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批交通运输装备配套企业也围绕主机企业需求,开始提档升级和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