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市“应急避难场所”将逐步完善指示功能
2011-03-29 14:46:3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梁岩 姜蕊 张鸣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29日讯 日本、缅甸发生的大地震,使许多市民对应急避难、逃生有了新的认识。近日,我市一些“应急避难场所”在亮相两年之后,又重新配备了避难逃生路线指示图,逐步完善了指示功能,有的路线图比街路广告牌还要醒目、漂亮。

  昨天,记者来到公滨路上的尚志公园,公园围墙上挂着一个醒目的蓝色标牌“应急避难场所”。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公园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按人均占地2平方米计算,可同时容纳3万余人应急避难。公园南门还设立了一处医疗站,站内的应急药品将保障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此外,公园内还提供4处免费公厕和一口不间断的饮水井。兆麟公园也被列为哈市首批应急避难场所。该园工作人员介绍,园区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共有3处大型广场可供避难者宿营,另外院内还有3处水源分布在避难场所的主要道口,可保证避难者的充足用水。

  除公园外,哈市各区、街道的中心花园也被列为抗震紧急避难场所。记者在香坊区民生五道街重型社区民香中心花园内看到,一块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路线图成为花园中最醒目的标志。路线图上清晰地标记了这处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域分布。据负责这处应急避难场所的顺丰物业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处应急避难场所占地2500平方米,可容纳1100人同时避难。

  据市应急办工作人员介绍,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截至目前,哈市共设立市、区、街道三级应急避难场所200余处。我市已有的应急避难场所都是利用我市现有公园、体育场(馆)、学校操场等场地改造而成,通过应急水电、厕所、物资供应、医疗卫生、防疫等设施设备,实现应急避险功能。目前,《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已针对地震、洪水、流行疫病等灾害规划各类抗震紧急避难场所831处和各类固定及中心级避震疏散场所64处,并将逐步建立覆盖包括呼兰、阿城在内的全市防灾避难疏散空间体系。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