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清明错峰祭扫见效 扎堆祭扫锐减祭悼方式增多
2011-04-05 20:12: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鲜花祭故人 文明祭扫方式渐成风尚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市民通过抒写寄语的方式祭奠故人 东北网记者 印蕾摄

  东北网4月5日讯(记者 印蕾) 清明节假期,哈尔滨市共接待祭祀群众55.83万人,车辆8.95万辆,祭扫人数较去年同期66.56万人减少两成。错峰祭扫见效,祭悼方式增多,全市各主要祭扫场所接待压力明显减轻。

  祭扫方式增多扎堆扫墓减少

  今年清明节,居家祭扫、网上祭扫、社区公祭等祭扫方式越来越多的得到市民的认可。

  没有焚烧纸钱的烟雾,只有缕缕鲜花的清香。清明节前夕,在道里区抚顺社区大礼堂内,辖区的上百位居民举行了清明追思会,居民们在故人的遗像前摆上鲜花和水果,统一佩戴白花,由社区干部主持集中祭拜。哈尔滨市南岗区的10个社区组织辖区群众举办了主题为“鲜花祭哀思”的低碳环保文明祭扫活动,辖区1500名居民参加了音乐祭祀、鲜花祭祀、植树祭祀、放飞祭祀等文明祭祀活动。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络祭祀已成为不少市民,特别是青年人悼念已故亲人的新方式。爱建社区在社区网上开辟了网上祭祀专区,市民可在此写下祭词,为已故亲人献上蜡烛、鲜花等祭祀物品。

  与此同时,树葬、花葬、海葬等节地、环保、生态的丧葬形式也越来越得到市民的认可。今年的清明节前夕,哈尔滨市再次组织市民赴大连举行第五次海葬活动,有29位家属为18位已故亲人进行海葬。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海葬活动结束后,还能接到大量的咨询和报名电话,为此民政部门决定在4月下旬再组织第六次海葬活动。

  市殡葬管理所党委书记邸长生向记者介绍说,今年,全市的很多社区都举行了集体公祭、家庭祭悼和网上祭悼活动,分流了一部分群众;从3月26日第一个祭扫高峰到来开始,市民积极响应措施错时祭扫号召,每天前往各殡仪服务单位的祭扫市民均匀维持在7—10万之间,今年清明节并没有出现往年扎堆祭扫的情况。

  文明、简约祭扫方式渐成风尚

  清明节期间,记者在各殡仪服务单位采访时注意到,各墓区和殡仪馆继续推出鲜花换烧纸、音乐祭悼、亲情信箱等活动,得到了祭扫群众的响应。

  在哈平路殡仪馆,很多市民将祝福的话语写在心语卡片上,再粘到墙板上,通过“亲情信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现场,不少参与这一活动的市民突破了以往“亲人走好”等简单、常态化的祝福,他们向故去的亲人汇报学习、工作、生活情况,情感真挚。市殡葬事务管理所的工作人员韩金瑞告诉记者,"没想到,我们准备的的两千张卡片很快就被市民填满了”。

  清明节假期,300余名市民来到皇山公墓,参与第八次清明“植树祭故人”活动。大家亲手植下棵棵松树,将对故人无尽的思念寄托在青青翠柏中。

  “祭扫程序明显简化,多数家庭只是擦擦墓碑,献上鲜花,整个祭扫时间不超过1小时,烧纸、烧香的也少了,这说明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市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市民政局副局长王黎明告诉记者。


海葬等环保殡葬方式越来越被市民所接受 图片由哈尔滨市民政局提供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