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12日讯 省森工总局日前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我省重点国有林区还将至少“放生”1000万棵大树。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省森工总局所属各大林区逐年调减木材采伐量,迄今已累计少消耗可采森林资源5283万立方米,相当“放生”了2.64亿棵20年以上生的大树,森林蓄积净增1.33亿立方米。
目前,全省森工企业的木材年产量只有140万立方米,3年后将减至不足90万立方米,年产量仅为1997年天保工程实施前的13.2%。
森工林区在大规模调减木材产量的同时,还营造了公益林10.8万公顷,封山育林42.9万公顷、森林抚育51.5万公顷,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培育和恢复,实现了森林面积、总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森林面积增加101.4万公顷,比工程前增加了13.5%,达到850万公顷;总蓄积量增加1.33亿立方米,比工程前增加了20.9%,达到7.7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7个百分点,达到84.2%。
由于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汤旺河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发源于伊春林区桔源林场,河道全长509公里,流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河水流经13个林业局。现在这条河的水质已明显好转,多年不见的水生物种得以重现,泥沙含量仅有16克/立方米左右,较前降低了89.7%。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也有了显著增加。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红松的生长环境越来越好。自1998年以来,完达山脉每年都能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东北虎的活动痕迹或实体,种群数量已有10余只。小兴安岭多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白头鹤,部分地区的种群数量已增加到了近百只。野猪、环颈雉的种群数量激增,几乎在所有林场都能见到踪迹。
短评
“无价”价更高
又到了植树的季节,人们在热情播种新绿的同时,常常会将目光投向连年减少木材产量的森工,看看他们今年还会“放生”多少棵大树?
“至少1000万棵”,又是让人耳目一新。
千万棵大树是个啥概念,多数公众也许说不出个所以然;至于这些树长在大地上对环境会有多大好处,换句话说生态价值究竟有多大,恐怕就更说不清了。
想来这也算正常,国际社会至今对此没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评价标准。印度的一位教授,算得比较贵。他说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是如果按照它的生态效益来计算,就是20万美元了。相比之下,日本的学者比较“保守”,认为生态价值和木材价值的比例为19比1。我国专家的账算得更“保守”,大概是9比1。
森林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细究它的生态价值很难。就拿森工这片大森林来说,生活、工作在林缘周边的人口少说也在千万以上。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850万公顷的大森林,7.7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年可吸碳放氧多少吨,这个账不难算,可是当它普惠了如此庞大的社会群体后,又产生了多少附加值,恐怕再有才的脑瓜儿也不大好算了。
不过对于公众说来,知道了森林金贵,作用很大,需要感恩和善待也就可以了。算倒不如不算,“无价”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