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中高考指南:“二模”后高考备考攻略
2011-04-15 09:52:11 来源: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4月15日讯 高考前紧张的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在模拟考试中考生都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近日,记者采访了哈师大附中高三学年把关教师,请他们帮考生把脉,指出考生当前存在的问题,给出备考策略。今日推出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四门学科的备考攻略。  

  语英练好中低档题很关键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高三英语备课组组长霍巍巍

  距离高考还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考生在英语上完全能有所作为。特别是一些英语比较薄弱的考生,分数有更大的提高空间。

  问题一:审题不够细

  因审题不够细致而丢分的考生很多。根据往年的经验,高考题并非以难题见长,但在设题时很巧妙,比如: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七选五等题,如果审题粗糙,则难以理解其中奥妙,许多考生都因此而痛失本可以得到的分数。细致、深入地审题是顺利解题的前提,凡是想得高分的考生,都要像审理科题目一样重视英语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环节。

  问题二:定式思维严重

  考生在高三阶段做了很多题,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定式思维,容易想当然。

  比如:有的考生凡是见到“suggest that”这样的句式,后面就选虚拟语气。由于大部分涉及到“suggest”的题目都与考虚拟语气有关,因此,这个“技巧”似乎很管用。但是如果命题人的目的是想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了“suggest”的本质,比如在His accent suggested that he is from Wuhan(翻译成汉语是:他的口音表明他是从武汉来的),以及His cool response suggested that he didn't like the idea(翻译成汉语是:他反应冷淡表明他并不喜欢这个主意)这两个句子中,“suggest”是表明、说明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按定式思维选择“should”就会丢分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战略上承认定式的存在,但在战术上要认真审题,避免想当然。

  问题三:做阅读理解题准确率低

  在阅读理解题中,主旨的提出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首段或首句开门见山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讨论的问题。第二,在文章或段落中间给出中心思想。第三,在文章末段或段落末句对全文或全段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中心思想。第四,在文章或段落中不明确给出中心思想,考生得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或各句的内容,自己总结出主旨。

  做这类题时,考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看原文。着重理解首段和末段,对于段落主旨题,则要重视首句和末句,这是英语文章中出现中心思想最频繁的位置;文章主旨句出现在中间的比较少见,这样的主旨句一般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遇到前后段意思转折时,考生应该提高警惕,这里往往是主旨所在,对于段落主旨的判断也可以按照此方法找出;文章中没有明确的主旨句,中心思想要通过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这时就要求考生着重看各段的首句和末句,试题中的Title题也属于这种情况,必须通读全文,才能得到答案。其次,要看题中的选项。考生应注意所给选项的内容,这有助于加深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能成为正确选项的通常是不出现细节信息、不含过分肯定或绝对意义的词;干扰项经常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涵盖全文内容。

  备考策略一:熟记考纲词汇

  从全国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今年高考的英语试题无论是难度还是题型,变化均不会太大。也就是说,从整体而言,将延续2010年的题型、结构和难度。很多专家预测,今年阅读理解题的语言表达会更加原汁原味。建议考生在最后复习阶段,熟记考纲词汇,认真辨析词汇区别,掌握常用动词、动词词组、动词基本句型。

  备考策略二:坚持以练为主

  考生当前应以练习为主,也就是说,要踏踏实实地做题,多做容易题,少做难题。越临近高考,越要降低练习难度。准备一个错题本,查缺补漏。

  根据近两年高考命题的特点,高考成败的关键在于中低档题的成功率。一般情况下,基础题所占比例是30%,中档题占50%,较难的题占20%。可见,中低档题占了80%,如果考生把中低档题都做对了,就能为拿到130-140分奠定基础。另处,考生做练习题的时候,要边做边总结做题的规律,高考成功的考生都有一条经验:绝不让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备考策略三:每天读五篇文章

  利用阅读技巧获取信息,细读题干、选项,揣摩作者意图、思路,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阅读训练。只要每日读五篇文章,考生在做单选、听力、改错、写作题时就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准确率。从现在开始,一天读五篇,到高考时可以读到两百多篇,英语思维定会在考生的头脑中活跃起来,考试的时候也会很快找到感觉,阅读的正确率想不提高都难。

  备考策略四:每天背诵一句话

  最后复习阶段学习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背诵,许多考生作文写得好,是因为背了句子,他们把这些句子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因此,在考前所剩的近60天里,考生应该做一件简单的事情:每天背诵一句话,其来源就是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的范文。

  同时,考生在练习写作时应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做到格式正确、要点全面、时态准确、中心突出、表达生动、段落清晰、行文连贯。

  70分以下的考生在这段时间里要做两件事:一是背考纲词汇,认识就可以,不用会写;二是做近10年的高考卷,每一道题都要弄懂,反复读熟记住。做完这10套题,相信考生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语文

  全面巩固查缺补漏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张素娟

  从考生在语文模拟考试中的答题情况来看,考生在知识结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复习应该定位在全面巩固和查缺补漏这两个方面。一些考生的知识网络不够健全,缺乏应有的知识储备,比如:诗歌鉴赏的相关常识、文言文中一些必要的字词句式的积累,答题时或只做粗线条的概述,或不能将知识点夯实。还有的考生审题粗心,思维僵化,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

  备考策略一:

  筛选课本内容复习

  考生应重视对课本内容的复习,尤其要重视文言文和名句名篇的复习。复习时要从考试的角度对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筛选。试题当中的名句名篇、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或来源于课本,或能够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平时我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学习课本的,现在要能够让课本在考试当中充分发挥作用,考生应做到:凡是课本上(包括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每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个词都要会解释,大量积累是学好文言文的唯一捷径。

  备考策略二:

  有选择地做套题

  这一阶段复习应该遵循“切块夯实、稳步推进”的原则,套题要练,但要在确保“质”的基础上控制好“量”,不能盲目、不加任何选择地做套题。答题后要把自己的答案和规范思路、标准答案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为什么错、怎样才能不错的结论。

  模拟考试反馈的情况警示考生: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必须做出取舍,宁可少做一套练习题,也不能忽视夯实重要知识点。

  备考策略三:

  写作训练应遵循试题限制

  考生的考场作文,一般注重了表意的深刻,却没有充实的内容;注重了材料的丰富,却没有严谨的结构;注重了文采,却不流畅;注重了创新,却偏离题意;有的甚至连书写、字数、标点都达不到要求。在此提醒考生,在写作时,应严格遵循试题的限制。

  写作训练应穿插在备考的各个阶段,备考要坚持两个原则:首先,要重视积累,包括思想、材料、语言和文章结构的积累;其次,要重视定时训练,在时间上要有严格要求,不同于高一、高二时对写作的要求。


 

  数学认清层次定向复习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教育硕士、数学高级教师刘洁

  数学学科经常令许多考生头疼,第二次模拟考试后,每一位考生都要给自己准确定位,不同层次的考生要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学优生突破高难度题

  数学学优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深厚的数学底蕴和敏捷的数学思维,在各级测验和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均能名列前茅,具有在高考数学中冲击145-150分的实力和能力。这些考生在当前复习阶段应重点突破优选人才的5-10分高难度题。具体考点为:圆锥曲线、导数与函数、函数与数列不等式等多知识点交汇的综合问题。考生还要多与同学、老师交流,以拓展答题视野和思路。

  中等生加快答题速度

  数学中等生占考生的大部分。其中,中等偏优的考生基本功较扎实,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这类考生在高考前的最后复习阶段极易急功近利,一味地练习难题,急于突破综合问题,忽略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复习,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最终结果是丢西瓜保芝麻,得不偿失。

  为避免考生进入以上误区,这个阶段的复习要分两步走:一是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力争加快答题速度,提高准确程度,为中等偏难题赢得更多时间;二是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各类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中等偏下生进入“保分期”

  中等偏下生无论是基本功还是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略逊一筹,而且意志薄弱,情绪易波动。这部分考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对知识漏洞的弥补,而是增强自信,提高再认能力。

  这部分考生应提前进入“保分期”,当前要加强综合训练。可以通过模拟训练明确哪些题是自己会的,哪些分是应该得的;对有思路的题,在解题之前要认真读懂题目,正确领会题意,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通过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从而达到加深印象、提高熟练程度、加快答题速度的目的。

  学困生盯住专项训练

  这类考生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可以将复习重点放在三角、向量、立体几何、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上。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客观题答题技巧与方法的训练。


 

  历史列表对比精练真题

  指导教师:哈师大附中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市级科研骨干教师赵立多

  考生科学备考时要使用四样“法宝”,课标、考纲、考试说明、试题分析一样都不能少。看课本学会看“三导”,即每册书前面的导读,每一单元前面的导言,每一课前面的导语,这“三导”就是编教材者在这部分内容中要告诉大家的核心知识。

  问题一: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一次模拟考试第40题的第(1)问,有些考生对史实掌握不清或错误,答出“自然经济解体”、“私学取代官学”、“官学消失或瓦解”等;第(2)问有的考生答的是“察举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对出身和门第的限制或官位的世袭”等;第(3)问,有考生认为文翁“开创了教育事业的先河”等。出现此类问题是因为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问题二:历史概念掌握不准

  例如:“一模”40题第(1)问,有很多考生答“政教合一”、“政教结合”、“士族阶层壮大”等;而“二模”40题第(1)问,又有部分考生答的是“政教合一”,不得分。再如:“一模”40题第(2)问,有的考生将“察举制”和“征辟制”都答了,这说明考生对两个概念的区别还没有弄清楚;而“二模”40题第(1)问,有些考生将董仲舒的“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思想答了出来,这说明考生除了材料解读存在偏差外,对基本历史概念的把握也需要进一步强化。

  问题三:材料解读能力欠缺

  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有误或对材料整体把握欠缺。例如:“一模”40题第(1)问,有的考生答的是“没有职业教师,没有固定场所”;此题第(2)问,有的考生答的是“科举制”或“九品中正制”,导致后一小问也难以得分,还有的考生答的是“科举制和察举制”或“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都不能得分。

  问题四:答题不规范

  从模拟考试的情况来看,考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较差,即概括能力差;语言表述不准确,主观感情色彩浓厚;表达不完整,语意不明确;不会用导引词;大量摘抄原文。

  备考策略:列表复习研读史料

  列表复习法。以时间为纵轴,强调时间点与历史阶段,将中外关联的史实(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相近相似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其背景原因)加以横向对比,配合时代特征说明,再加上选修改革、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衔接,考生自我生成一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汇总表,强调大框架、大视野、大整体、大文明。

  体系重构与考点回顾。按单元穿线,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回顾考点。

  史料研读复习法。精选配套史料,认真研究和解读,每一天都应保证此项训练的时间,此项训练所占时间应不少于最后阶段历史学科备考总用时的一半。

  重视典例分析。选择经典高考真题进行练习。

  强化热身模拟训练。尝试做小卷,包括12道选择题、1道必答大题、1道选答题。可适当通过“小论文”类型题来训练思维能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