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市实施城市建设改造和环境提档升级工程 提升城市形象
2011-04-15 10:48:1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三沟”治理改造工程效果图。

  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30条

  除保健路地道桥外,其他工程全部于年内竣工

  道路交通工程

  东北网4月15日讯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2011年中兴建设十项重点工程推进大会上获悉,今年哈尔滨市将重点实施城市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板块”路桥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30条,桥涵24座,城市出口道路9条,有效提升城市道路完好率和承载通行能力。除保健路地道桥工程跨年度实施外,其他工程项目全部实现当年竣工。

  ———城市东、西、中部路网交通体系建设。东部地区重点实施沿江景观路、电碳路、香明街、哈东路、小白鱼泡支路、香福路、东巨路、水泥路、化工路、长江路支线和香福路平改立等14条道路、8座桥涵;西部地区重点实施哈双南路、哈平路、保健路建设改造,续建阳明滩大桥,新建阳明滩大桥疏解高架路桥体系等7条道路、9座桥涵;中部地区重点实施大成街、先锋路、嵩山路建设改造,建设宣化街高架桥、八区地道桥、新康高架桥等7条道路、7座桥涵。

  ———102项道路实施结构性升级改造。结合路桥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统筹组织实施平公街、柳树街、经纬十道街、太古街、人和街等102项道路结构性升级改造和渠化建设。

  ———9条城市出口道路和5项高速路互通建设。建设哈阿、哈同、哈伊、哈成(成高子—伏尔加庄园)、哈五(公铁立交桥—经开区)、哈双北、哈双南(哈西大街—公铁立交桥)等9条城市出口道路和对青山、三环北等5项绕城高速路互通项目。

  ———城市道路维修。针对城市道路损毁状况和日常管护等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各类道路的维修养护,切实加大小修小补、碎修碎补的维护力度,全面维修车行道、人行道、庭院巷道。


   41个棚改项目开工5.5万户居民受益

  低保家庭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根据《哈尔滨市2011年中兴建设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哈尔滨市棚户区改造工程计划开工41个项目,直接改善约5.5万户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低保家庭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棚户区改造,提供廉租房5200套、公租房1.1万套。

  据介绍,今年,哈尔滨市将完成主城区重点地段棚户区征拆净地,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99片现有棚户区拆迁征收工作,首批启动的49片、467万平方米棚户区年内全面完成征拆任务,实现净地;二环以内的267处零散棚户房彻底拆除干净。铁路环线两侧30米范围内的32万平方米棚户区全部拆除,完成绿化、彩化,形成沿线新景观。

  根据《方案》,哈尔滨市年内计划开工棚改项目41个,开工总面积896.84万平方米,计划竣工391.11万平方米。回迁房开工401.92万平方米,竣工178.2万平方米,回迁进户2.68万户。在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哈尔滨市还将统筹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配套建设,新建市政道路24条,铺设地下管网18万延长米,配建中小学、幼儿园、警务室、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440处,辟建绿地100万平方米,停车泊位5.5万个。


  “三沟”污水年内达标排放

  配套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用

  “三沟一河”整治改造工程

  今年,哈尔滨市将加快实施“三沟一河”治理改造工程,实现何家沟、马家沟、信义沟“三沟”全线污水截流,“三沟”配套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投用,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同时启动河道治理、沿河绿化和清水水源工程,马家沟、何家沟核心区段实现清水入河;阿什河按计划全面完成河道清淤任务。

  据介绍,今年的“三沟”综合整治工程将完成工程用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征收集体土地254.7万平方米,征拆各类房屋31.8万平方米;建设污水截流管线45公里,实施穿越哈五路、龙滨路、安通街、化工路、屯林高架桥、京哈高速路等27处盾构施工,完成416座检查井工程;实施河道清理、疏浚拓宽,建设以自然河底为基础的清水河道49公里,先行建成12.5公里重点河段地域景观,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

  依据《哈尔滨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哈尔滨市将编制阿什河流域治理规划,构筑资源优化配置、污染严格防控、生态良性循环、防灾利用并重的阿什河水生态环境体系;结合规划框架实施主城区段24公里河道清淤,边坡治理,水域清障,为大规模开展流域整治探索途径、奠定基础。

  同时,续建群力污水处理厂厂区绿化工程,完成设备运行调试,率先实现污水治理达标排放。全面完成平房污水处理厂后续工程,实现污水截流入厂的连通运行,如期达到环保验收条件。加快信义沟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全面推进设备安装,完成污水入网收集工艺调试,确保年内污水处理厂全线竣工,投入正常运行。适时启动清水水源建设,全面进行建设用地的征收拆迁,保障内河整治的景观用水应时导入,清水长流。


  新建改造管网近300公里

  市政公用服务设施改造建设统筹实施

  公用服务设施改造建设工程

  今年,哈尔滨市将统筹组织实施城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服务设施改造建设,增建源头设施,更新老旧管网,改造调控泵站,拓展服务区域,新建改造各类管网295.2公里,以提高城市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实施供排水设施改造建设

  结合路桥建设和棚户区改造,重新调整布设85条道路的供排水网络,迁移改造供排水管网159公里,更新老旧管网33公里,维修改造5座泵站,消除化工路、水泥路等城市道路排水盲区,进一步提高城市供排水普及率。

  实施燃气设施改造建设

  新建改造管线52公里,新建阳明滩、哈双南燃气次高压管线11.6公里,配建东巨路、香明路、龙化路、柳树街等燃气中压管线8.5公里,配合群力新区和哈西新区建设,跟进敷设燃气中压干线20.2公里,缩减市区燃气管网低压区,拓展燃气服务覆盖区。

  实施供热设施改造建设

  推进“四厂热源”建设,改建哈热电厂,续建西南部集中供热厂,新建平南热电厂,扩建华能热电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结合热源能力建设,改造陈旧老化管网210公里,拆并城市中心区分散供热小锅炉300台,提高供热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线网共用沟建设

  依托城市道路改造、区域改造,规模推进通讯、电力、有线电视等线网共用沟建设,完成弱电线网共用沟建设90公里,新建电力共用沟70公里。同步预留管网共用沟综合布线储备空间,满足城市长远发展需求。


 

  河松小区红旗小区等供热节能改造

  今年完成70万平方米楼体立面改造

  今年,哈尔滨市将完成重点区域70万平方米的楼体立面整饰改造、130万平方米的居住区节能改造,同时全面加强既有道路、园林绿地、公交站廊、交通护栏、各类杆体等设施的维护修缮工作。

  既有市政基础设施维护修缮

  ———全面维修既有道路桥涵。修复城区内破损塌陷的车行道、人行道,扶正补齐歪倒残破边石,整修破损的各类桥梁和地下通道,整修桥涵扶手、踏步、路面、墙壁和照明等设施。在此基础上,强化碎修碎补,及时发现,及时修复。

  ———加强既有园林绿化维修养护。整修破损的绿带、绿池、绿地,按原设计要求进行园林绿化设施的修复、补齐、刷新,消除设施歪斜、断档、残破、凌乱的现象。强化绿化植物的日常养护,保持树木花草长势良好。

  ———整理维护公共空间既有杆体。对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闲置、废弃杆体进行全面清除,对路灯杆、电线杆、街路指示牌等进行扶正、刷新,清理规范杆体附着物,修复更新损毁灯具,保持各类杆体设施的清新整洁。

  ———整修整饰既有公交站廊。修复刷新公交站廊容貌,补齐公交站廊内的缺损设施,更换依托站廊设置的陈旧广告,规范设置线路标识,维修维护站廊平台、座椅、灯箱,塑造公交站廊应有的市容形象。

  ———修复更新既有交通护栏。修复刷新破损的桥栏、交通护栏和道路隔离桩,更换损毁严重的重体交通隔离墩,优化交通隔离设施的规整形态。

  既有建筑改造和居民庭院环境整治

  ———结合城市改造实施文昌街、宣化街、花园街、先锋路、道外江畔等沿路沿江既有建筑节能和立面整饰改造,提升区域景观的整体形象。

  ———结合小区供热条件集中实施河松小区、红旗小区等居住区供热节能改造,分步推行供热按户计量,增强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保温能力。

  ———结合城市政务、商务、旅游通道的建设布局规模实施楼体立面的清洗粉刷,同步清理有碍观瞻的立面附着物,展现城市建筑的清新色彩。

  ———结合庭院棚户房的整治拆除对全市剩余的具备改造条件的500个居民庭院进行整治改造,同步新建社区休闲广场50处,基本实现居民庭院环境建设全覆盖。

  ———结合居民庭院设施管护的实际情况对2009年以前改造完成的4857个庭院进行全面回访修缮,对破损严重的1596个居民庭院和87处社区休闲广场实施恢复性改造。对2010年市直机关包保整治的2140个居民庭院进行复检复修,巩固改造成果,保持环境质量。

  ———结合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台《哈尔滨市居民庭院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则和规章,依法加强庭院环境的日常管理。


 

  新增绿地400公顷新植树木70万株

  今年完成城市中心区120条街路绿化布局

  今年,哈尔滨市将结合路桥建设、内河治理、区域整治、棚户区改造规模实施增绿扩绿,新增公共绿地400公顷,新植树木70万株,完成城市中心区120条街路的绿化布局。

  ———实施多形式街路绿化。对尚志大街、经纬街等12条主干街路进行补植绿化,对红旗大街、海关街等19条街路进行垂直绿化,对北安街、司徒街等17条街路进行配套绿化,对群力大道、花园街等51条街路进行升级绿化,完成城市中心区120条街路的绿化布局。

  ———实施沿线沿江沿河的规模性绿化。结合环境整治实施铁路沿线带状植树绿化,分步构建32公里的环线绿化长廊;结合“三沟一河”整治实施何家沟城区段、马家沟郊区段堤岸林带绿化,打造亲水近绿怡人的生态绿化体系;结合道外沿江岸线整治改造实施滨水景观绿化,辟建休闲漫步、栖息观赏的绿化新空间。

  ———实施集中成片的园林绿化和怡人宜居的庭院绿化。重点实施群力金河公园三期工程、中国亭园一期工程、公路大桥双环绿地改造工程等11处园林绿化工程,实施29处绿化庭院新建工程和500个庭院绿化修复工程。

  ———精心布设城市美化亮化。围绕哈洽会、湿地旅游节、建党90周年、冰雪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在主干街路摆放盆花,在重要节点设置五色草花坛,选择适宜区域塑造季节性植物景观和冰雪景观,综合运用庭院灯、泛光灯、霓虹灯等灯饰设施,实施广场绿地、街路公园、桥体楼体的色彩亮化、景观亮化,尽展哈尔滨“冰城夏都”的优美形象。


 

  推行垃圾袋装化逐步实现收运不落地

  年内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将达45%

  城市洁净工程

  哈尔滨市今年将拓展机械化清扫保洁覆盖范围,使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5%。同时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逐步实现垃圾收运不落地,推进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置基础设施建设。

  改进作业方式,提高街路清扫保洁控制能力

  建立机械清扫与人工保洁有机组合、有效配合的作业格局,制定机械清扫和水冲洗街路规划,科学配置清扫机械,合理安排保洁人员,重点街路、重点区域实施机械化清扫,水冲洗作业,人工跟进保洁;一般区域实施人工清扫和日常保洁一体化作业。拓展机械化清扫保洁覆盖范围,机械化作业率达到45%以上,分级确立街路环境洁净标准,全方位推进达标作业,切实做到清扫保洁无遗漏、无死角。

  改进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行垃圾袋装化

  强化垃圾收运作业流程管理,合理配备收运设施和人员,规范垃圾投放、收集、转运时间,适当增加定时收运作业频次,探索建立散袋垃圾巡捡收集的有效途径,着力解决弃管小区生活垃圾失收失运的难点问题,逐步实现垃圾收运不落地。

  推进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置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扩建双琦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厂,建设完成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结合消纳场地建设,畅通垃圾污物集中消纳归集渠道,提升各类垃圾污物的综合处理水平。

  集中清理乱扯乱挂、乱堆乱放、乱扔乱倒

  全面清理乱贴乱画的小广告,规范整顿乱挂乱设的布幔条幅、广告牌匾,疏导治理流动商贩、烧烤排档,清理规范市场摊区、桥下空间,综合整治残土拉运的违章行为,迁移取缔主城区内违规设置的废品收购站点,力促市容环境明显改观。


  大直街交通11月末恢复

  预建地铁2号线穿越哈站站舍工程

  根据《哈尔滨市2011年中兴建设十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今年哈尔滨市将加大地铁1号线在建工程的推进力度,9月末前恢复学府路哈南站至医大二院段主道交通;11月末前,除位于大直街与和兴路交口辅道的铺轨基地外,全部恢复城市主干交通。年内还将启动建设哈西联络线、1号线南延段及2号线重要节点预留工程建设。

  据介绍,今年地铁1号线除博物馆站外,将完成其他区间隧道全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49个出入口和35个风亭主体结构施工,启动博物馆车站建设;实施相关地铁配套设备安装和线路铺轨工程,对15座车站开始风、水、电等设备安装,完成13.5公里的轨道铺设;全面启动太平车辆基地、哈南停车场等重要配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国贸城等业户搬迁和沿线关联房屋征收任务。

  同时,结合哈西客站建设,实施地铁联络线工程。完成全线暗挖区间1880延长米的初支施工和明挖区间的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汽车齿轮厂、哈西客站、医大二院等5座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结合城市新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南延段前期建设工作。完成环境评价报告、客流预测报告、地震安全性报告、地质危害性报告、压矿覆矿报告等立项审批支撑性文件编制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工程建设;结合哈尔滨火车站工程改造,预建地铁2号线穿越站舍工程,完成立项、评估等前期准备工作,借车站改造建设之机适时启动。


  老街区老建筑腾迁修缮

  塑造文化聚集区和特色景观建筑群

  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今年,哈尔滨市将实施老街区、老建筑、老厂房的腾迁修缮,完善配套设施,健全使用功能,为其注入活力元素,塑造建筑艺术展示、旅游观光休闲、现代商业服务等文化聚集区和特色景观建筑群。

  实施哈尔滨老街坊保护利用工程

  具体项目对位于南岗区海城街的欧式建筑群落进行保护性改造建设,腾迁70栋特色建筑的居民,拆除4.3万平方米影响整体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实施街区建筑的立面整饰、内部改造和设施配套,恢复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风貌。

  实施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落保护利用工程

  具体项目续建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同步实施周边道路、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三期、四期的征收、腾迁,腾迁居民3995户,征收房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结合区域商业文化氛围,聚合特色业态,重现老道外开埠时期商业街区的独有魅力。

  实施红房子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程

  具体项目对位于学府四道街与哈西大街交汇处,前苏联援建的哈尔滨机联机械厂存留的2.2万平方米的三座厂房进行保护性改造,按原有风貌修复建筑立面,恢复周边生态植被,植入现代商服业态,建设文化休闲购物区,让市民在休闲购物中感受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文化神韵。


  电力大厦年内拆除

  博物馆周边等四区域空间改造拆除危旧房

  重要节点景观改造工程

  今年,哈尔滨市将积极推进经纬街北端、松花江沿岸,以及博物馆周边区域、哈西客站新区域、和兴路高校聚集区等主城区内4个重要节点区域的空间改造建设,拆除危旧房屋,增建公共建筑,辟建绿地广场,构建彰显北方现代都市形象的地标性景观。

  经纬街北端、松花江沿岸空间改造建设

  重点启动城乡规划展馆和人民广场工程,年底前完成2.05万平方米的城乡规划展馆主体工程建设,适时启动3万平方米,集游憩、演艺、集会、休闲、健身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人民广场建设,打造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特征显著、欧式风格鲜明的窗口形象建筑和亲水文化新空间。

  博物馆周边区域空间改造建设

  重点推进博物馆周边北京街、花园街、邮政街、满洲里街围合区域32.74万平方米的综合改造工程,围绕强化博物馆等保护建筑的辐射影响,拆除电力大厦等既有建筑,新建风格相互融合,形象整体协调的组群建筑,拓展商业繁华区公共空间,形成哈尔滨魅力独具的城市印象。

  哈西客站区域空间建设

  重点配合哈西客站主体工程,完成10万平方米的站前集散广场建设,配建公交站场等关联设施,同步实施3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建设,塑造丰富现代城市功能,展现鲜明时代特征的地域空间,形成依托铁路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客运交通枢纽新形象。

  和兴路高校聚集区空间建设

  重点启动哈师大文化艺术产业园、哈工大科技中心工程,先行推进师大文化艺术产业园创业基地、创意中心、孵化中心和工大科技大厦主体工程建设,形成以科教文化为特征的高校主题空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