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齐齐哈尔农民“轻点鼠标”就能种好田
2011-04-18 16:33:23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康胜 胡晓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4月18日讯 “只要轻点鼠标就能把地种好。”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是一句笑话,可今天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却真的实现了。

  兴十四村土生土长的村民郑逢琦今年刚二十多岁,但从他身上一点也找不到农民的影子。但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是负责着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万米智能化温室大棚的各色作物生长环境调控的“高科技”农民。每天,郑逢琦所要做的就是在电脑前,通过监视器,查看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需要及时调控电脑数控程序,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摆弄电脑种地。

  在这个智能化温室大棚里,温度常年可保持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湿度、作物所需水分都可以实现实施监控自动调节,只要把程序设定好就可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这个智能化温室大棚是去年兴十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之一,园区耕地面积达4000亩。到目前,共完成各类新技术试验46项,品种达269个。

  记者来到花卉种植区,正碰到村民陈学花忙着和其他村民一起给最新培育的蝴蝶兰剪枝。陈学花说,她从小就愿意种些花花草草,而且专门学习过,去年园区建成后她第一批就来到了这里工作。智能化温室大棚自从投入使用后就一直不得闲,去冬今春她们已经培育了红掌、仙客来、杜鹃、海棠等各色花卉20多个品种,相继卖给了各地花卉市场,其中最贵的要数大花卉兰了,一株就能卖到3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现在棚室的花卉在电脑的监控下,可以掌握花期,啥时期价格好啥时候卖。

  在特色蔬菜种植区里,村民赵淑兰正忙着采摘成熟的黄瓜。过去,她也和其他农民一样在地里干活,一天下来,满身的泥土,自从到园区上班后不但活儿轻松了,环境也大不一样了,收入也稳定了,现在一个月工资有1600多元。去年,经过省农科院的专家培训后,她对特色蔬菜种植的知识有了新的了解和掌握,经过一冬的实践已经成了园区里的“名人”,村民们凡是有啥疑问都爱向她请教。她告诉记者,在园区里干活不但不受风吹日晒,还见识了很多“稀奇”事儿。这里的西瓜大的可以长到100多斤,小的却只有几两重就成熟了;西红柿秧长成了“树”,可长到一人高,结的西红柿个子小但却是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庄稼不种在土里,只种在水里也能长得郁郁葱葱的,这就叫无土栽培技术。

  棚室温度常年可保持在20到30摄氏度之间得烧多少煤?村民郑逢琦向我们介绍说,他们的温室大棚可不是采用普通锅炉方式供暖,而是采用国际上十分先进的地源热泵供暖技术,是利用地下常温水进行热量提取,将余热充分回收,而后根据需要由末端系统对大棚进行智能化供热,不但节约能源,而且对周边环境绝对没有任何污染。经测算,一个大棚每年可以节约2000吨标准煤,如果按照每吨600元价格计算,仅此一项年可节约费用120万元。

  村党总支书记付华廷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要完成示范园区二期工程建设,把面积扩大到2.4万亩,累计需再投入资金1.49亿元,到那时日光温室大棚将达到15万平方米,专门用来培育反季蔬菜、食用菌和无土栽培作物,到秋收时候,还要建设500亩的果蔬采摘区,游客就可以亲自到采摘区体验采摘和品尝有机瓜果了。

责任编辑: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