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哈尔滨
搜 索
哈尔滨市公交驾驶员缺口达6000人
2011-04-20 10:07:1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晨报  作者:王健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0日讯 为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哈尔滨市今年将投入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车辆,部分线路已经更换新车。记者从哈尔滨市交通部门了解到,哈尔滨市公交车司机严重不足,缺口达6000人,占所需司机的一半。驾驶员不足导致车辆利用率低,车新了,但是无人开,部分线路市民出行难的局面难改。

  “司机荒”加剧 80%车辆仅一司机

  在2010年哈尔滨市公交行业的“百姓满意出行”评比活动中,201路公交车队的排名靠后,主要原因是车辆的车况差,出车率低。201路车队队长俞福滨表示,出车率低一方面是因为车辆老化,故障率高,另一方面就是驾驶员不足,无法保证车辆按时、按量上道营运。不久前,201路车队车辆全部更新为厦门金龙客车。该车队共有40台车,公交车与驾驶员的比例是1:1,一台车只配备一名驾驶员。驾驶员严重短缺,由于公交车驾驶员劳动强度大,没有人能保证一个月天天上班,每天总会有几台车由于没人开而“趴窝”。

  李女士上下班需要乘坐23路公交车,往返于从长江路与哈慈之间。李女士说,在去年冬天的时候,等半个小时是常事,浑身都冻透了。23路车不但间隔长,车还破,经常出现故障,有一次她坐的车,半路就抛锚了。23路公交车队队长冯志伟告诉记者,在今年3月份之前,23路公交车车况差,驾驶员严重不足,导致出车率低。出车最少的时候,一天只有10多台车上道,驾驶员只有20多人。

  8路公交车队有40台车,驾驶员有71名。为了保证出车率,有五六名驾驶员要一人跟一台车,几乎是连轴转,工作很辛苦。

  哈尔滨市公交管理处党委书记牟志伟告诉记者,公交行业正常的人、车比例是1:2.2,依此比例,哈尔滨市应该有13000名驾驶员,但实际上只有6600人,缺口达到一半,实际比例为1:1.2,都低于行业的最低标准1:1.5。哈尔滨市公交系统现状是,大约有4400辆公交车只配备一名司机,一旦驾驶员有事需要请假,这台车就不能上道运营。

  工作超辛苦 福利待遇低

  “司机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少和福利差。采访中,很多驾驶员表示工作环境太差。顶着星星出门,披着月亮回家,不能按时吃饭,没有地方休息,为了不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喝。“冬天冻死、夏天热死、遇到调皮捣蛋的乘客气死”这句顺口溜反映了公交车驾驶员工作的辛苦和委屈。

  8路公交车队队长告诉记者,车队多数驾驶员是干一天休一天,工作日每天3点多出门,晚上11点多到家,工作时间近20个小时,相当于其他行业2天的工作量还多。该车队驾驶员每跑一圈的工资是25元,一天要跑5圈,计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一些司机表示,公交车司机的活太辛苦了,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倘若驾驶员的工资能达到3000以上,他们还是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

  大概10年前,哈尔滨市公交车驾驶员的工资在各行业中算是高收入,当时每月的工资都在1000多元,收入高的甚至接近2000元。而如今驾驶员即便是2000多元的工资,与其劳动强度相比也是非常低的。

  采访中,多数公交企业表示运营成本在不断提高,企业利润逐渐缩水,无法在福利待遇方面达到驾驶员的要求。哈尔滨市某线路的队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台柴油车为例,每天耗油约70升,每升是7.3元,一天的油钱就是510元。驾驶员每天的工资约为170元,车辆折旧费是100元,维修保养费50元,水电、卫生费、人员开支等费用大概是70元,再加上车辆的助力油等,所用的费用加起来一天大概是900元,而每天的票款收入只有7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拿出钱来改善驾驶员的待遇。”该队长表示。

  在2003年,一台车一天的成本在300多元左右。10年来,运营线没有改变,客流量没有明显增加,票价没有上涨,运营成本却在增加,企业的利益逐渐缩水。为了压缩成本,很多线路采用减少车辆一天跑圈数量,增加发车间隔时间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直接导致服务质量降低,市民乘车难。


 

  企业想招 应对“司机荒”

  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市民出行的前提是驾驶员充足。为了吸引驾驶员,车队绞尽脑汁。201路车将原来跑一圈30多元提高到40元,55路公交车也将“圈费”提高到40元。目前,无论是国有线路还有民营线路,公交车驾驶员的工资基本达到25元一圈。

  不久前,23路车更新了14辆新车,现在车况得到很大改善。为了能吸引驾驶员,车队与驾校合作,先选送一些学员送到驾校学习,合格者可以优先到23路车队工作。而且,车队给驾驶员投保了人身意外险。为了缓解驾驶员疲劳,车队在几台车上推行驾驶员上、下午倒班制,这比干一天休一天能轻松很多。目前,车队有37台车,能上道运营的驾驶员71人,还有20名学员在实习阶段。

  作为国有公交企业,近两年来,哈尔滨市公共电车总公司通过两次调整,将驾驶员的工资提高了400多元,并以“圈费”的形式体现在工资里。公司还给驾驶员提供工作餐,保证早餐有蛋、晚饭有奶,冬天能吃上热乎饭,喝上热乎水。公司在管理上让驾驶员体会到公平和合理。该公司的驾驶员基本是干一天休一天,依据线路的不同,驾驶员工资有2200元、2400元、2600元不等。该公司的驾驶员缺口率已降至10%以内,公司的车辆与驾驶员的比例达到1:1.8。

  企业希望 政府加大投入

  近些年,哈尔滨市政府对公交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哈尔滨市在对国有两大公交企业现金补贴634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1.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车辆。另外,哈尔滨市还对企业进行公交IC卡补贴,并在公交场站方面增加了投入。

  采访中,很多车队的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公交行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改善公交驾驶员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到这个行业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工程系主任张亚平表示,公交司机是一个职业风险高的行业,“司机荒”已成为很多城市公交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各地也都在想办法解决。解决公交车“驾驶员荒”的根本措施就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加大投入,提高驾驶员福利待遇,让他们的付出和所得成正比,这是最能吸引驾驶员的。另外,公交企业要给驾驶员上保险,起码的“三险一金”要保证,这让驾驶员无后顾之忧。为了提高驾驶员的积极性,可以在现有节油奖的基础上设立安全奖和服务奖,每月安全行车无投诉的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金。另外,在保障设施方面,可以参照有些城市,建设专门的休息室,有热水、有吸烟室,还有饭堂。有了这样的福利和待遇,自然就能笼住驾驶员的心。只有缓解了“司机荒”,才能解除公交司机的后顾之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公交行业的问题是如何让所有的车辆正常上道运营,但如果驾驶员的问题解决不了,哈尔滨市即便将公交车全部更新,也无法解决市民出行难的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共同想办法解决驾驶员待遇低的问题,否则哈尔滨市市民出行难无法彻底解决。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