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盘活”冰城水资源 让滩涂湿地与城市“共生”
2011-04-20 11:29:0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姜蕊 张鸣霄 刘玉玺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20日讯 在中国北方,从未有一个城市与水如此亲近。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哈尔滨河流蜿蜒、地貌多变、湿地滩涂发育,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原貌保存完整。在婀娜多姿的江水孕育下,金河湾湿地、滨江湿地、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等以其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正被哈尔滨人开发、认知,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湿地效应。

  “盘活”水资源

  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灌溉两岸土地,孕育哈尔滨,给城市带来秀美和富饶。从某种意义上说,哈尔滨是因松花江而生,因松花江而发展。我市刚刚制做完成的《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百里生态长廊总体规划》显示:目前哈市下辖137个乡镇,其中濒临松花江的乡镇有41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0%。

  提及水与哈尔滨的关系,市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旅游及文化产业中心主任高振凌分析认为,沿江区域承载着哈尔滨市重要的城市功能。作为南北两岸联系的重要纽带,松花江承南启北。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来看,松花江既是城市发展的条件,也是贯穿始终的约束。要把哈尔滨的“故事”讲好,最重要的事就是“盘活”水这个冰城人民生存的第一要素。

  滩涂湿地与城市“共生”

  从全国看,很少有其他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具有如此独特鲜明的内涵型水生态资源。

  据统计,我市沿江百里生态长廊规划范围内共有15处滩涂湿地,总面积达19748平方公里。大大小小滩、岛20余个,总面积超过245平方公里,这些都是“自然生态良好的”滩岛型湿地资源。

  目前,我市已经开发及正在开发的湿地有11处,其中有金河湾湿地、狗岛湿地、阳明滩湿地、大套子岛湿地、三家湾湿地、呼兰河口湿地、滨江湿地、太阳岛湿地、大顶子山湿地、松花江森林公园湿地、月亮湖湿地。这些湿地分别位于我市松北区、道外区、香坊区、呼兰区、群力新区等区域,覆盖面广、路网条件成熟、自然风光旖旎,与城市互惠“共生”。


 

  龙江三分之一鱼类在湿地游弋

  走进11处湿地,扑面而来的是原汁原味的野味、野趣和野性。

  《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百里生态长廊总体规划》编制人员黄利群、许士国等曾对哈市的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过详尽的调查统计。我市城市湿地主要植被群系有乌拉苔草(塔头墩)、灰脉苔草、漂筏苔草、毛果苔草、水葱、芦苇、拂子茅、香蒲、睡莲、茨藻等,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三种———野大豆、莲、浮叶慈姑。在湿地保护区内,现有哺乳动物20种,鸟类122种,爬行动物11种。在我市的一些人迹罕至的湿地内偶尔还可见马鹿、野猪的身影。

  湿地里最“给力”的,是丰富的鱼类资源。据调查,目前我市湿地已查明的鱼类有37种,湿地鱼类的种类就占我省鱼类总数105种的35%,其中鲤科鱼类25种,鳅科3种,此外还有狗鱼科、胡爪鱼科、鲶鱼科。

  脆弱的生态环境

  区域气候的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人类活动的持续干扰……在哈尔滨人对湿地的概念和功用不甚明朗的年代,滩涂湿地曾一度呈现出中、重度退化。

  据市水务局、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业人士介绍,我市部分滩涂湿地退化原因在大尺度上看是因为区域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减少、蒸发增大以及水资源过度开发致使湿地水源补给匮乏、泥沙淤积;在小尺度上是因为人类活动持续干扰,包括垦殖、放牧、建设等活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造成湿地面积萎缩、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含水量不断减少,甚至沙化。

  所幸,2008年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投入运行,于滩涂湿地恢复有利的是江水抬升,便于水利补给。据调查,目前,我市三家子、蒙古图、蜚克图三滩湿地大部分常年积水,生物多样性在充足的水资源滋润下,正逐渐“复苏”。

  “湿地复兴”不伤一草一木

  去年9月,我市对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进行了总体规划,在这份举足轻重的规划中,对滩涂湿地的规划、保护、复兴成为重中之重。同时,我市各区也纷纷制定区域内湿地保护区规划,以期最大限度恢复、保护湿地脆弱的生境。

  在这些规划中,大到滩岛湿地水系改造、乡土物种培育与外来物种管理、食物链补位与生物栖息地构建,小到垃圾箱、标桥的设置,都本着不伤湿地一草一木的原则。作为我市主城区最大湿地的开发、保护“指挥官”,道外区委副书记高超参与了哈东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编制。据高书记介绍,在哈东湿地保护区内,目前实行2级管理机制,即管理局———管护站———各检查站———瞭望塔,在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处将树立至少100个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文字主要是昭示规定、规则,宣传规章制度,提示人们湿地旅游的注意事项。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强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