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区地道桥示意图 赵博/制图
生活报4月22日讯 在哈尔滨市公布的2011年路桥建设工程中,位于哈尔滨火车站区域的八区地道桥项目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建这个地道桥有何功能?该桥怎样建设,如何走向?2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新建地道桥 疏导哈站区域拥堵交通
“这处堵车顽疾也该整治了。”21日,在哈医大四院工作的王风看到哈站周边已开始迁移树木,为八区地道桥建设做准备时,不禁发出感慨。
霁虹桥是连接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的交通枢纽,但由于受桥面宽度所限,在哈市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霁虹桥如今已成为了一个交通瓶颈。为解决霁虹桥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今年哈市将新建八区地道桥,分流交通。
南岗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曹国庆介绍,送子车、就医车、违停车扎堆是造成这一路段拥堵的主因。学生放假时,一曼街车流明显减少,一开学车流剧增。由于学校不允许车辆进校园,医院内停车泊位明显不足,因此在早晚高峰时段,学校、医院门前道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和送子车,造成可通行道路狭窄,形成道路拥堵。哈市交警部门统计数据显示,霁虹桥平时每小时约有1000余辆车通过,在早晚高峰时段,车流量达每小时2000余辆,易造成交通拥堵。
一期950米 打造全市最长地道桥
哈市建委中部路网工程建设指挥部现场指挥李忠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八区地道桥工程已开始树木迁移,近期将启动管线迁移,随后工程将正式启建。
据介绍,八区地道桥工程由两段组成:一段是八区地道桥段,该起点在医大四院前月牙街与颐园街交口处,下穿霁虹广场、一曼街、南极街,终点南极街,全长950米,将是哈市现有地道桥中最长的。工程由地道及地道入口引道组成,引道外侧为辅道,机动车道宽度为7.5米,设计车道为单向双车道,该工程预计年底前完成;另一段为八区三巷八区地道桥段,该工程位于道外区,南北走向,起点自南极街,下穿南极三道街、南马路,终点为南马路以北200米处,全长560米。机动车道宽度为7.5米,设计为单向双车道。后一段工程启动时间未定。
连接三区 为霁虹桥改造提供预备路
李忠祥介绍,建八区地道桥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疏导哈站与霁虹桥区域的交通。八区地道桥建成后,由哈站方向来车可通过地道桥单向行驶进入到道外区直至南极街。南极街是道外区的交通要道,与景阳街、承德街等相通。同时,南极街又是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道里区田地街相通。如此,通过八区地道桥又可以进入到道里区,将火车站方向车流快速输送至道外、道里两区。
另外,八区地道桥工程的第二部分虽然没有确定具体的施工时间,但一旦该工程完工,通过八区地道桥可以直接进入到南马路。同时,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哈市还计划打通南马路,使之与森林街相通,这样又形成了一条由南岗区来向车流,经八区地道桥后进入道外区南马路,再进入道里区森林街的快速通道。
同时,要想实施霁虹桥改造,必须封闭霁虹桥,这样八区地道桥恰恰可以起到霁虹桥“替身”的功能。此外,待霁虹桥改造完毕后,八区地道桥仍可以发挥其作用,分流新桥车流。
盘活哈站周边经济 串起三区经济圈
随着工程开工的临近,最先感受到变化的就是这里的商家。“地道桥直接修到哈站,这里的交通方便了,生意也会更红火。”哈站旁美味饺子馆老板孙美慧对记者说。
哈市规划专家张怡告诉记者,路畅商旺。八区地道桥的建设将实现交通顺畅,同时又可以有效分流松花江街、海关街、下夹树街、邮政街、满洲里街、北京街等道路的车辆,这将使得哈站区域周边各条街路的车辆流动起来,进而使哈站区域的“交通静脉”得以畅通。以往因为道路拥挤让哈站区域商业效益不高,一直处于二级商圈位置,但畅通后将促进这里物流、商贸、文化等业态的提档升级,盘活沿线经济。
此外,八区地道桥的建成最直接的变化是连接起道里、道外、南岗三区,将形成哈站商贸物流圈、靖宇街商圈、中央大街商圈的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