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5日讯 冬天的大兴安岭零下40℃平平常常,人们因为寒冷对其望而生畏;而如今,寒冷正在演化成一种旅游资源,找北寻源、挑战严寒、体验极限成了大兴安岭冬季旅游的卖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今年初以来,旅游产业均衡发展成为大兴安岭旅游一个新亮点,一季度,全区接待游客71.1万人次,实现收入6.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48%和49.28%;漠河机场客座率达到69.8%,星级宾馆入住率达到50.7%,呈现出旅游接待淡季不淡的喜人局面。这是大兴安岭旅游产业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
高起点定位旅游产品
2010年,大兴安岭地委、行署斥资1000多万元聘请全国顶级规划机构,精心编制了《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养生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旅游城镇体系规划》和《北极村5A级景区、加格达奇、西林吉城镇特色研究和景观风貌设计》、《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概念性规划》、《塔河鄂伦春风情小镇规划》和《阿木尔林业局蓝莓产业暨蓝莓小镇规划》等十多部规划,以及《漠河北极圣诞世界规划》、《中国北极冰川地质文化公园景区规划》、《中国北极滑雪场规划》等一批冰雪旅游产品规划,初步建立了以“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县(区)局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旅游区(点)详细规划为重点”覆盖全区的旅游产业规划体系,形成了以规划启动项目、带动资金建设的发展格局。
在规划的指引下,大兴安岭地区对节点城镇发展重新谋划,科学定位,北极村围绕“国际旅游村”的发展定位,加快开发找北寻源、养生度假、冰雪体验、会议科研等产品;加格达奇区围绕“中国生态旅游名城”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寒温带植物园、万亩种子园、映山红滑雪场等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塔河县围绕“世界鄂伦春人的精神家园”的发展定位,深度开发鄂伦春风情旅游产品,引导鄂族群众保持原生态的民族习俗;呼玛县围绕“中国边陲小镇”的发展定位,加快开发三卡桃源峰风景区、画山景区和呼玛河口岸风景区;阿木尔林业局围绕“中国蓝莓小镇”的发展定位,开发建设蓝莓会馆、蓝莓酒庄和千亩蓝莓采摘基地;兴安镇围绕“中国石油小镇”的发展定位,完善古城岛、雅克萨古战场等景区景点建设;呼中区围绕“岭上小镇”的发展定位,深度开发国家级森林公园、氡泉等旅游资源和产品。
大力度改造基础设施
高品位建设景区景点
大兴安岭地区按照“发展大旅游、培育大支柱、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两年来,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漠河机场建设和加格达奇机场改扩建工程,加格达奇机场将于今年6月通航。漠河至北极村一级公路已完成投资64.5%,今年9月通车。加格达奇至兴安高等级公路改造升级工程有序进行,嫩江至白桦段通省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呼中—阿木尔公路取得阶段性成果,国道京加公路加格达奇至白桦段建成通车,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没有高等级公路的空白。古莲至洛古河铁路一期完成工程量的66%。投入近6亿元建设的加格达奇金马饭店、漠河国际会议中心、北极村木屋贵宾楼和索金大酒店等五星、四星级酒店项目相继投入使用,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围绕推动旅游业由观光流量型向养生度假型、传统低端向现代高端转变,突出神州北极、雪域林海、湿地界江和北疆风情等旅游资源特色,大兴安岭按照精品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大力整合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要素、提升景区品位、完善服务功能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旅游精品。重点对北极村风景区进行了综合改造,完善了北方民俗风情园,修建了北极村观光木栈道,新建了5栋国内一流的木制别墅。北极山庄、北极村商服一条街建设进展顺利,改造了两条标准示范街,推进天象馆、圣诞村、温泉度假新村、公务接待区、旅游地产区和龙岛特色景观开发区的“一馆、二村、三区”建设。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已投入运营,填补了我国没有寒温带综合性植物园的空白。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的图强九曲十八弯湿地公园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打造冬季旅游产品上,他们投资3000多万元,采取会战的方式,冒着零下40℃的严寒,仅用66天就建设完成了北极圣诞村一期工程,初步构筑了大兴安岭旅游目的地的主体框架。
精品景区伴生黄金线路,而黄金线路必将成为精品景区的有力支撑。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大兴安岭地区依托交通主干线、重点景区和节点城镇,精心打造、重点推出了穿越兴安岭——找北游,畅游黑龙江——界江游,黄金古驿路——自驾游,体验大冰雪——极地游,走进鄂伦春——民俗游五条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线路。
大手笔开拓营销市场
全方位打造休闲度假品牌
旅游形象需要宣传,旅游市场依靠营销,巩固传统市场,开发新兴市场,突出重点市场,兼顾潜在市场。近两年来,大兴安岭地委、行署主要领导先后十余次带领重点旅游企业,赴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港澳台等地进行旅游宣传推介,形成令人“心生向往”的旅游吸引,“神州北极村、避暑养生地”,“神州北极、雪域林海”品牌享誉国内。他们先后邀请了中国国旅、首旅等国内知名旅游集团前来考察并签署合作协议,邀请国内百家知名媒体记者开展采访、采风活动。同时,实施政策激励促销,对组织招徕旅游专列、包机和大型旅游自驾车队的旅游企业进行奖励,激活了旅游消费。
地委行署成功策划举办了中国(大兴安岭)低碳经济论坛、第21届北极光节、中国第二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中国漠河圣诞世界开园仪式暨首届冬至节、2011年全国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冠军赛、第13届黑龙江国际滑雪节初冬热身滑雪月开滑式、第八届国际冰雪汽车越野拉力赛等节庆赛事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凤凰卫视、黑龙江日报等重要媒体进行全程深度报道,使得大兴安岭地区的旅游形象日益鲜明,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连获权威媒体授予的“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低碳突出贡献城市”、“中国野生蓝莓之乡”和“北极村—中国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殊荣。
围绕打造国家级养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和“生态型、花园式”的旅游城镇发展方向,大兴安岭地区明确了3年内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产业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努力构建“一轴、两核、三区”的空间布局,重点开发秘境北疆—风情体验产品、极致清爽—避暑度假产品、全景画屏—生态旅游产品、生态学堂—修学增智产品、极品飞驰—爱车自驾产品、淘金体验—采金文化产品、雪域林海—冰雪旅游产品、逍遥梦境—户外运动与探险产品,加快推进神州北极旅游休闲区、中国北极冰川地质文化公园、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北极蓝莓产业园等10个重点发展项目,精心编排“一轴两环”的差别化、特色化旅游环线,增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确保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4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