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28日讯 进入春季防火紧要期,伊春市针对森林防火严峻形势,立足于防,着眼于打,一手抓火源管控,一手抓扑火备战,“管”、“扑”结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出击,打早、打小、打了。
在火情预警上备战。全市128个防火检查站和147座了望塔全部进入工作状态;在北部重点火险区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火情监测全天候、全方位、全视角;启动三级防火值班制度,开通“12119”森林火警电话和防火通讯网络,确保有火早发现、早报告。
在机动能力上备战。配备米-26直升机1架、松鼠直升机1架,具备一次载110人索降灭火和单机载水15吨的灭火能力;在林区、深山腹地建设53处直升机水源地和45处直升机降落点,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就近运输人员,就近载水灭火,做到快速出击、第一时间控制火情。
在人员、装备上备战。建立灭火机分队、水灭火分队、火攻分队和索降分队,提升立体、集团、快速作战能力。今年,全市共投入防火兵力1.73万人,比去年增加1236人。配备扑火指挥车49辆、运输车504辆、消防水车51辆,比去年增加19辆;配备灭火机4093台,比去年增加311台;配备电台、对讲机、GPS卫星定位仪2309部,比去年增加44部。
在靠前布防上备战。进入高火险期后,该市靠前驻防的森林部队、专业队执勤点增加到62处,驻防人员达1895人,占主要扑火兵力的44%。同时,在机场周边区局,抽调武警森林部队200人、森林消防专业队300人,作为机降灭火预备队,采取地空结合战术,提高首战成功率。
在强化指挥体系上备战。完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沙盘,进一步提高扑火辅助指挥能力;新建北斗GPS双星定位系统,为每支专业队伍配备了接收终端;在重点地区建设11处无人值守火险气象监测站,提高火险气象因子的采集面;将气象部门的人工增雨车提前派驻到重点火险区,只要气象条件具备,就可及时发射降雨弹增雨,降低火险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