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齐心协力,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建立机制,克服了改革起步阶段的种种困难,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医药卫生运行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三年医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自4月24日起,本网将推出系列报道,着重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医改方面取得的成效,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建设和谐龙江、幸福龙江作出更大贡献。
东北网5月1日讯 (记者 顾硕) 大庆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解决困难群众的医疗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不断完善丰富医疗救助政策,由最初的重大疾病救助发展到现今的“五位一体”救助体系,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标准不断提高,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医疗救助体系,使医疗救助工作有了新的提升。
提高救助标准,完善医疗救助制度
2010年1月1日起,大庆市结合医疗制度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城市“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从资助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类实施门诊定额医疗补贴、住院治疗救助、慢性病门诊治疗救助到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助,涵盖低保对象医疗需求全过程。提高救助标准,在医疗保险报销基础上,最高救助比例由原来的25%达到现在的50%,最高限额也由过去的10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000元。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将精神疾病和器官移植纳入救助范围,大病种由最初的12个提高到现在的40个。开展慢性病门诊救助,对19种慢性疾病的低保对象予以门诊医疗救助,最高救助标准5000元。
截至2010年年底,共资助市区城市低保对象118704人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救助资金543.87万元;救助城市低保对象186987人次,救助资金4081.06万元。对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在支出419.53万元资助149896人次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住院治疗享受同城市低保同等待遇,累计159073人次得到救助,支出救助资金3456.56万元,再次实现了专项救助政策“城乡一体化”。
整合医疗资源,搭建服务网络
经过四年多的创新发展,大庆市逐步形成了市、区(县)和社区(村委会)“三级服务、三级互动、三级保障”的立体化、全覆盖、多功能的服务平台。
在市级层面,确定了油田总医院、哈医大五院、龙南医院和中医院等8家市级定点医院;在区(县)级层面,将各区(县)政府的所属医院确定为服务低保群众的爱心医院,并投资1400多万元成立了大庆市爱心医院,定期对低保对象进行体检,对医药费和治疗检查费减免40%-60%,建立低保群众的健康档案;在定点医院开设绿色处方,实行“两免五减”的优惠政策,即免收挂号费、诊查费,减收10%药品费、20%手术费和床位费、50%处置费和大型设备检查费;在社区层面,将分布在各社区的113个卫生服务站作为医疗救助网点,全部面向困难群众开展服务。
开展便民服务,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乡医疗救助的各项内容,依托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和新农合管理网络,各项资金流转都通过个人医疗保险账户划拨,一站式结算,既方便了群众,增强了资金使用准确、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依托低保工作平台,高效贴近服务,医疗救助工作社区低保工作组织实行社区代办制,依托现有的低保组织体系,在低保审批、核查的基础上,实行社区首问代办制,从申请救助到完成审批只需要4个工作日。
大庆市构建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和快捷的便民服务有效地满足了困难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同时,也极大地缓解了当前困难群众的看病贵和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