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5月9日讯 小洋葱创大效益,地膜洋葱套种秋菜套来“洋钱”。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大八旗村通过行业协会形式,采用地膜洋葱套种秋菜栽培模式后,平均每亩可增加效益800至1000元,去年全区洋葱出口量15万吨以上,创汇7000万美元。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就开始了洋葱种植的历史。梅里斯洋葱种植的模式先后经历了一家一户的庭院栽植模式、土地移栽模式、洋葱秋菜套种模式的演变。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合作+行业协会带动+检验检疫监督指导”的发展模式,使梅区洋葱面积逐年增加,现全区种植洋葱8.5万亩。
为保证洋葱的品质,梅区加大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已完成3条6公里田间路建设;新打机井50眼、上喷灌50套,总计投入资金58.5万元。他们还通过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包扶重点村屯和地块,严把肥料施用标准关和农药使用关,对农产品全程监管,确保基地农产品质量。
货好也要吆喝亮。合作社的123名会员经省工商局培训获得经纪人资格证书,还建立了齐齐哈尔市洋葱产业协会网,每天都有专人发布搜集全国各地的种植、销售、求购等多种信息。区里还组织会员参加各类经贸活动,广交朋友,扩大联系,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200个销售网点,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后贝加尔等地的20多个客商建立了稳定的商业伙伴关系,年出口洋葱15万吨。
为提高洋葱产品附加值,区里积极引进洋葱深加工企业,在原有山鹰蔬菜有限责任公司保鲜、储藏的基础上,今年又引进了中国最大的冻干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国北绿集团,投资2.2亿元,年产冻干洋葱、毛葱700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美市场,年创利税6000万元。
洋葱产业的发展吸引大批的外地客商,发展和培育了大八旗村的农村劳务市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洋葱生产季节平均每天有2000人在梅区大八旗劳务市场上打工,区内外打工农民每年在该市场上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了17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