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团山悲歌之挖山开矿 湿地满目疮痍
2011-05-09 10:05:57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同 曲显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拉土大货车肆虐,新修的水泥路半年就变成了“土路”。

  东北网5月9日讯 团山被挖掉了一大块、呼兰河里积起了大片沙洲、湿地被开垦成耕地、景区管理办公室成了饭店、金代遗址无迹可寻……6日,记者一行来到团山景区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这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呼兰区去年初发布建设规划的沿呼兰河80公里黄金旅游带的第一站团山景区吗?”怀着复杂的心情,记者登上了团山,近在咫尺的呼兰河依然那么气势浩大,但隐隐波涛却夹杂着几许悲愤之音:这里的湿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正在遭受人祸之患!而对人为破坏的漠视和纵容最终将导致无以逆转的灾难!

  大货肆虐水泥路 半年变“土路”

  6日,记者一行驱车从哈市出发前往团山景区,从呼兰区通往孟家乡的这段路全是干净的水泥路面,行驶起来很顺畅,但从孟家乡到团山村这段路就不一样了,虽然也是水泥路面,但路面上坑包密布,一些路段甚至变成了“土路”。团山村的村民告诉记者,孟家乡通往团山村的这条路是去年10月份修建的,没想到刚半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全是拉土的大货车造的孽,那些挖山开矿的人不仅破坏团山,还把好好的道祸害了。”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指着路面上残留的红色泥土说,这些土都是从团山上挖下来的,据说是一种矿土。由于路面都是坑,前段时间他家的猪跑到路面上,竟然踩到一个大坑里,前腿都摔折了。

  在团山村村口聊天的李老汉和王老汉说:“这些年一直说要在团山发展旅游业,结果路修了一遭又一遭,旅游业没发展起来,团山却快被挖没了。大家往乡里告,往区里告,可就是没人管。为啥没人管?那些挖山采砂的人,哪个没点儿关系!”

  挖山开矿 团山没了一大块

  一路颠簸地赶到团山下,抬眼望去,记者惊呆了:团山探出景区山门的部分竟然被挖掉了一大块,只留下了发红的断面和一座红土山。

  几位村民都这样告诉记者:“团山被大队(团山村)的村民董大勇承包了,山是他挖的,说是为了采一种叫‘沸石’的矿。”

  那么,董大勇是何许人也?一些村民偷偷告诉记者,董大勇是村子里的官员傅文俊的女婿。“前几年,曾有村民到区里实名举报董大勇乱砍滥伐树木和挖山采矿的事情,但区里也不管,举报的村民还遭到了报复……”

  2005年,记者走访团山时记得景区山门处曾有一面警示墙,上面写有:“呼兰区政府于2004年7月份将团山风景区列为禁止采矿区”。如今警示墙已经不见了踪影。

  无人管护 管理办成农家乐饭店

  与5年前相比,团山风景区建设似乎有了些许进展,原来景区管理办公室的位置新建了一溜儿新房,不过新房大门外挂的却是“绿色山庄”的牌子,景区管理办公室成了山庄一部分。村民说,“绿色山庄”是一家农家乐饭店。

  记者在景区管理办公室里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一个看门人说:“管理办就是个摆设,这片房子都是‘李局长’的。”记者询问得知,这位“李局长”就是呼兰区林业局的官员李殿学。村民说,“李局长”3年前在这里买地建房,竟然将景区管理办也“化为己有”。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今年2月中旬,58同城网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卖房帖子:“‘绿色山庄’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购买后可立即投入使用……”显然,“绿色山庄”的主人已打算将房子卖掉。

  “景区门口的山是董大勇的,大门边的房子是李殿学的,旁边的鱼塘是‘二毛’的,里面的矿泉水厂和敬老院是‘马四’的,以前有过考古发现的地方,现在都让人占了。”一位老年村民说。

  胡乱开垦 河沼湿地成耕地

  记者前行四五公里,来到了呼兰河“北河套”一带,在这里没有看到什么“团山古城”北大门的遗迹,却发现采砂船正在呼兰河里大肆采砂,岸边的土地大面积塌落,水中积起了很大面积的沙洲,团山五七水库已近干涸,只剩下了几个水塘。

  一个犁地的村民说,从呼兰河到团山下,以前都是河套地和草甸子(河沼湿地),野鸡野鸭非常多,但是现在都被开垦成耕地了。“上面就一层土,下面都是黄沙,晴天风大的时候,漫天都是沙尘。”村民指着一条低矮的田埂说,这就是“团山古城”的城墙遗迹,现在成了田地的一部分。

  满目疮痍 金代遗址无迹可寻

  2005年的时候,团山景区前曾挂有一个锈迹斑斑的介绍牌,上面写着:团山在满语里叫温德赫山,曾是金代军队储备粮草、操训士兵的后方基地。团山海拔178.8米,有三洞九峰十二壑,现存辽代六密式佛塔、金烽火台、校军场、公主墓及明代的关帝庙、清代的风雨亭等10余处古迹。

  记者踏查发现,景区里除了林立的“胡仙庙”和大片被圈起的建筑外,已找不到明显遗址景观。挖山开地导致水土流失,如今不仅三洞九峰十二壑不见踪影,烽火台、校军场等金代遗址也无迹可寻。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