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5月12日讯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我国纳入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多达2300多种,它们多为化学制剂,却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料。记者从省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了解到,每年我省消耗各种食品添加剂大约在一百吨左右,使用量位于全国前列。
增香增色专卖街上应有尽有
在哈尔滨道外区承德街上,80余家销售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商店使这里成了添加剂一条街,据说这里是省内销售食品添加剂批发兼零售的最大集散地。
记者以开饭店进货为由,来到一家食品添加剂商店。店主听说要开饭店,就极力推荐各种增香剂、飘香剂、辣椒精、大骨肉汤剂、各种肉精等,不下十几种。店主说,这些食品添加剂在一些火锅店、烧烤店用量很大,香气很浓。看到记者的疑惑,店主表示,这些日子查得都比较严,产品都是正规的。另一位店主给记者推荐了15元一桶“香兰素香精”,打开盖后,冒出的香气刺鼻。
一家食品添加剂店主,听说记者想开饭店,说有几种添加剂是必须买的:嫩肉粉、松肉粉、鸡汁复合调味料。“要想让肉的味道再好一点,还有更好的添加剂,做出的肉又鲜又香,比使用嫩肉粉好多了。”这位店主补充道。
记者在这条街上采访时,整条街都充斥着刺鼻的气味。在这里,用来增香的牛肉膏、鸡肉精、辣椒精等各种食品添加剂应有尽有。一些店主说,尤其到了夏季,烧烤店、火锅店购买“辣椒精”、“牛肉膏”、“骨汤”等特别多。记者看到,这几种产品的成分标注都十分模糊:以水、骨类提取物、天然香辛料、味精为主。
记者按着推荐,买下了“猪肉粉末”香精,香气不仅刺鼻子,而且也没有标明什么成分,包装很简陋。购买的近10种添加剂拿回办公室,不大会工夫,办公室内都飘满异常浓郁的“肉香”,摸过这些东西后手上残留的异味很难洗掉。有人闻过后还出现了头晕、恶心等反应。
记者仔细观察买回来的食品添加剂,虽然各店主都声称自己出售的是正规产品,上面也有QS标志,但记者按着上面的QS编号在“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中国QS查询网”上,根本无法查到。
普通三餐日食二十余种添加剂
对于有着“重口味”的黑龙江人来说,一日三餐都希望吃到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追求这个美食效果的时候,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我们的肠胃。
记者在对哈尔滨市20名市民随机采访,发现多数人一天三餐至少要吃进去20余种食品添加剂,这和网上公布的结果相近。如果在外就餐或购买半成品食品,食品添加剂就会摄入更多。
如早餐:奶酪+面包+果酱+牛奶,这四种食物中大约有12种食品添加剂。奶酪中有柠檬酸钠、六偏磷酸钠、山梨酸、食用香精、β-胡萝卜素;面包中有酵母、改良剂(淀粉、维生素C、淀粉酶)、丙酸钙;果酱中有柠檬酸、果胶。
午餐:蚝油蘑菇+烤牛肉+米饭,这三种食物也含有大约12种添加剂。蚝油中有谷氨酸钠、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黄原胶、焦糖色、柠檬酸、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甜菊糖苷。烤肉酱中含有谷氨酸钠、黄原胶、柠檬酸。
晚餐:青椒炒肉+麻婆豆腐+菠菜海带汤,使用的酱油、鸡精、味精等调味品和麻婆豆腐调料中,大概含有7种添加剂。
当然,人们不必为此恐慌,省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秘书长车朝日介绍,只要购买的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是严格按剂量添加的,人们食用后是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那么,我们日常所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否都在国标控制之内呢?
想放就放在饭店和散装食品中难控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张华江副教授说,从科学角度说,食品添加剂正规用量都很小,使用时有严格限定。如果将食品添加剂用量超标、混合不匀或使用品种不合适等,会给食品带来很多隐患。比如柠檬黄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偶氮类酸性染料,主要用作于食品、饮料、医药和日用化妆品的着色剂,在食品中添加量一般不能超过0.20g/kg,但柠檬黄如果长期摄入过多会造成焦虑、偏头痛、忧郁症、视觉模糊、哮喘、发痒、四肢无力、荨麻疹、窒息感等症状,甚至可引起慢性中毒、畸形甚至可能致癌。
记者在哈尔滨承德街一家专营饮品添加剂的商店内,看到柜台上摆放着颜色鲜艳的各种勾兑剂,柚子、芒果、草莓饮料,这些均可以用添加剂勾兑出来。商家称,各种果味的饮料都可以勾兑,至于用量多少那就是使用者看着弄了,“想颜色亮一些,就多放一些色素,想让香气浓一些,就多放香料。”
在这里,记者说自己要开蛋糕店,咨询如何使用奶香增味。店主说:“产品上有说明,按0.2%~2%配比就可以。不过,你想多放些,这个我们管不着,超过2%也不会咋样吧?”记者手中的一瓶“鲜奶香精”,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香味增效物、植物精油、天然香子兰,店主说,很多有奶香味的食品就是放这个做出来的。前来购买奶香香精类食品添加剂的,多为餐饮店、糕点食品厂等个体小作坊。
张文革在哈市经营一家餐馆,已经有二三十年了,他告诉记者,食品添加剂在各个饭店都使用,只是使用多少而已,而这完全要靠厨师在制作过程中的“手感”。比如飘香油、羊肉膏等,许多烧烤摊贩都知道这些是让烧烤“香飘万里”的秘诀。以飘香油为例,一瓶油二三十元,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兑到烧烤用的油里,抹上以后烤,香味就浓。如果烧烤油本身质量不好,就可以多放一点儿飘香油。
自己动手掌握一点健康用餐常识
省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秘书长车朝日介绍,食品添加剂世界各国都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饭店和食品加工作坊不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可又无法监查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还没有一个部门对餐饮业中是否使用过量食品添加剂进行过专项检查。经营饭店的张文革告诉记者,前几天,卫生管理部门去饭店进行了检查,可是并没有检查菜品使用添加剂的情况,只是对厨房卫生、服务员的健康许可证等进行了检查。在张文革记忆中,每次有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相关部门才对用料进行化检。
东北农大张华江教授认为,出现这种监管的空白,是国家在制定食品添加剂管理规范的时候,没有把餐饮食品纳入应用范围当中。没有要求这些无包装产品制定严格的食品标签,没有要求这些产品说明其中到底添加了什么、加了多少、主要成分是什么。监管部门缺乏监督管理的依据,生产企业也没有准确的规则需要严守。
面对目前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状况,市民应该如何应对?
一位厨师支招,如果经常去饭店,点菜尽量不点“杭椒牛柳、水煮鱼、水晶虾仁、蒜香排骨”这四道菜,因为这些菜大量用添加剂的可能性很高。颜色太“漂亮”的菜勿点,十有八九是染色剂染的。尽量少去那些一进门就香气逼人的火锅店,一上桌就香气四溢的火锅,绝大部分可能就是被加了增香剂。口感太软的肉很可能加了嫩肉粉,家里厨房是做不出来的。
饮食专家建议,要避免饮食太单一。哈尔滨人喜吃面包,而如今市面上的面包中食品添加剂品种较多,如面粉改良剂、乳化剂、防腐剂、色素、香精等多达十几种。吃饭经常变换花样,可少摄入单一成分的食品添加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食品原料,多花些时间亲自动手做饭,可享受食品的天然特性,还能摄取更平衡的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