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2日讯(记者 顾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购车已经成为了百姓的一种消费品。然而,在购车中,消费者会常常遇到诸多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情绪。
近日,省消协接到一位女士的投诉,她买了一台高配轿车,4S店给的却是低配车,让她多花了10000多元的冤枉钱。购车时销售人员介绍这款车是高配,于女士信以为真,直到车出现质量问题去另外的一家4S店维修时,才知道该车是低配的。修理人员告诉她,这款车不是高配的,一些配置不是原厂的而是副厂的,一些线路都裸露在外面,一旦老化,容易引发车辆自燃,非常危险。
据专业人士介绍,一般4S店都是以预售方式将低配变“高配”的。当消费者选要高配车时,4S店谎称没有现车,几天后到货,其实在这几天时间里,4S店便通过以次充好的办法增加一些配置,使低配变成了“高配”车。导航仪市场价格是5000元,4S店增加此配置至少核10000元;座椅皮套市场价格是2000元,4S店增加此配置至少核5000元。消费者如果到市场上购买这些配置自己安装,至少要比在4S店省一半的钱。(当然,有些配置是不能自行安装的,如安全气囊和ABS刹车系统等)。
为此,黑龙江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今后购车时注意以下几点:
——购车前一定要把拟购车型的高中低配置部件了解清楚,提车前一定要仔细查验这些配置,发现货不对板或质价不符,一定不要购买。
——谨慎购买预订车。最好购买现车,不给经营者留做手脚的机会,避免多花不必要的钱。
——不要轻易相信销售人员的承诺。如购车赠装饰,其实就是赠几个简单的塑料脚垫、方向盘套、香水等;30000公里内免费保养,实际是仅免工时费,零件的价款仍需自付,而且价格更高。对经营者的各种承诺,购车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被花言巧语所骗,最好签一个详细的购车合同,一旦发生纠纷,便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