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19日讯(丁建成 记者 印蕾) 18—19日,省政府安委会督查组分赴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和鹤岗四市,对“打非”专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在严厉打击煤矿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中,鸡西市和双鸭山市全面落实“打非”制度和措施,规范煤矿开采和安全生产秩序。
鸡西:分类监管深化“打非”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鸡西市在深化“打非”专项行动中,对煤矿实行分类监管。强化生产矿井监管,突出“打非”、整治“三超”和无规程作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强化整改矿井监管。严格整改矿井的验收、审批和监管,凡是未经市级验收合格并出具文件的整改、技改矿井,严禁县区政府和煤炭管理部门私自允许煤矿整改。凡发现有借整改、技改之机非法生产出煤的,依法予以严惩,直至关闭煤矿。整改工程结束后,县区要立即上锁,具备复产条件的矿井按程序进行复产验收。强化资源整合矿井监管。开展对整合矿井为期一周全面排查和整治,凡是经省批复的资源整合方案中确定的井筒必须在井筒出口处砌筑宽2米、高1米的永久密闭,拆除井筒出口以上的全部轨道,切断矿井电源并拆除变压器。强化长停矿井管理。对长停矿井制定监管计划进行巡查,加强检查频率。强化关闭矿井管理。对于2005年以来的本辖区内关闭井,全部重新按照国家整顿关闭地方煤矿标准对辖区关闭井进行检查验收,形成一式三份档案卷备案。
双鸭山:关闭煤矿达标 抓好煤矿复产验收
双鸭山市深刻汲取近期两起煤矿事故教训,对全市煤矿“打非”专项行动进行再部署、再落实。2005-2010年该市共关闭煤矿136处,目前,所有关闭煤矿已达到关闭标准。
同时,该市切实抓好煤矿复产验收工作。对存在隐患、质量不达标准的煤矿,一律不准复产;资源整合进入技改程序的矿井一律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必须严格履行煤矿建设项目相关核准手续和安全设施“三同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审核批准程序,否则一律不准施工建设。建立全市煤矿重大灾害“专家汇诊”和例会制度,对存在“水、火、瓦斯、顶板”等重大安全隐患矿井,通过会诊制定切实可行的隐患治理方案和治理措施,定期进行跟踪落实,推进煤矿重大隐患治理工作。以打“四假”(假密闭、假图纸、假证照、假记录)、超层越界开采,擅自增加工作面、私开密闭、明停暗开为重点,严厉查处煤矿企业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同时,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退档滑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一律停产整顿,并依法给予上限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