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沙尘天气原因争论 “外来空降”PK“就地起沙”
2011-05-20 09:44:2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穆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20日讯 5月12日清晨,一场不期而至的沙尘天气袭击哈尔滨:昏黄的天空、呛人的干土味、眯眼的沙土,最差能见度不足百米……市民一觉醒来发现眼前变成了土黄色的世界。

  这场今年首次沙尘天气尽管来得有点晚,却不能掩盖近年来冰城沙尘天气多发的事实。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哈尔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的沙尘天数较多,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年平均4.5天,80年代为4.1天,90年代最少,年平均只有2.2天。但进入21世纪后,我市沙尘天气又呈增多趋势,2001-2003年共出现21天,此后至今虽没有气象部门对于沙尘天气的进一步统计数据,但在气象专家的印象中“每年不少于四五次”,其中能见度不足300米的扬沙天气近20次。

  哈尔滨的沙尘天为啥越来越多?这些沙尘是从西北空降还是就地起沙?虽然这场沙尘天气已结束,但从市民到相关专家对于沙尘来源的争论却未平息。

  “外来空降说”遭质疑

  气象部门认为,此次我市遭遇的沙尘天气由内蒙古沙尘暴造成。这似乎再次印证了一直以来哈尔滨的沙尘天气缘于西北、内蒙古这一思维定式。但环保界却不这么看。一位环保专家直言,“西北沙漠沙地未必是我市沙尘天气的源头。”

  他说,对已有的我市和西北地区的沙尘暴沉降物粒度研究证实,二者的成分明显不同。我市沙尘暴沉降物以粉沙为主,而国内所有沙漠沙地中的沙多为细沙,粉沙及黏土含量极少。对比兰州、敦煌、武威、北京等地的沙尘沉降物粒度,我市沙尘沉降物的粒度是迄今为止国内所见报道中最粗的,沙尘沉降物的粒度也大大高于黄土高原区的黄土。这位环保专家认为,哈尔滨远离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沙尘沉降物粗颗粒含量应低于上述等地,而黏粒含量应高于上述地区。但哈尔滨沙尘沉降物含有大量的粗颗粒物质,远高于上述地区,而黏粒含量则大大低于上述地区。这说明哈尔滨的沙尘沉降物不太可能是高空气流携带而来的内陆远源物质堆积。另外,沙尘沉降物中大量的沙粒组分也不可能作长距离的飘移。

  “我市沙尘沉降物中大量粗颗粒物质的存在表明,哈尔滨或周边邻近区域是频发沙尘天气的主要来源。”在环保人士看来,把我市沙尘天气的罪魁祸首归结为外来沙源有失公允。

  然而,气象专家对上述观点持保留态度。市气象台副台长陈莉认为,哈尔滨内部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就地起沙”因素,比如城市扩展区域的疏松地表裸土、河床及漫滩细粒冲积物以及市内地表建筑沙土等,都为沙尘天气形成提供了条件。此外,市区内没有绿化的“光板路”、建筑工地、无盖残土车等,都会造成“就地起沙”。但不可否认,造成哈尔滨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还是外来沙源。“本地沙源不会形成如此严重的沙尘天气。”陈莉的依据是,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日前的这次沙尘天气源于上游内蒙古地区。但她也表示,之前几年的沙尘天气来源“不好判断”。

  内外六处沙源威胁市区

  “目前哈市已面临内外6处沙源威胁。”来自林业部门的信息似乎为环保人士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据介绍,我市西南部的拉林河一线的流动沙带,距市中心不到40公里;东北部的道外区民主坝外和阿城巨源乡松花江行洪滩地、草原湿地,最多时有3万多亩土地沙化,其中严重沙化面积达1.5万亩;西北部的松北区万宝、乐业、对青等地沙化地近千亩。西南、东北、西北三面沙化带直接包围了我市,三面环沙直接威胁着市区。

  与此同时,城市外围的沙地也步步紧逼。我市西部、西南部、西北部方向各有一处沙源,其中嫩江沙地南端距市区仅200公里。我市春、秋季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而内外沙源6处沙化地段恰在贯透风道之中,遇干旱、大风时节,极易引起沙尘天气,甚至沙尘暴。

  “哈市沙尘天气形成的机理是多方面的”,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树平说,哈尔滨在地理分类上属森林草原区,整个地区地势平坦、河流交错。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主要为沙土及沼泽土,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沙源丰富的现状。气候方面,由于近年气温异常偏高,干旱少雨,导致地表层解冻后土壤水分蒸发大,土质疏松,使地表干土层增厚,为春季沙尘天气频繁发生提供了条件,一遇大风天气极易产生沙尘。

  林业专家认为,为防止沙尘天气的发生,必须加强环哈尔滨防护林带的建设,建立绿色生态屏障,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种树。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最近3年我市加大了造林绿化的力度,总计造林100余万亩。特别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今年我市还首次在道里区太平镇沿江地段建设300亩沿江生态景观林。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李凤凯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周边沙源的治理力度,随着大规模造林绿化的推进,双城、道里等地的土地沙化现象随着连年植树造林已得到有效控制,面积逐渐缩小;而大顶子山航电枢纽蓄水,使得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升高,原道外区民主乡的沙地如今已成为河床,本地沙源的影响正逐渐减弱。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