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三名老支书联手打通滨江湿地路 村民命名“七一”路
2011-05-21 23:13:33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斌 孙晓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七一”路被打通。
金沙滩风景优美。

  东北网5月21日讯(李斌 记者 孙晓锐)哈市道外区金沙滩湿地景区在民主乡三位年龄相加176岁的村支书的带领下夜以继日施工,仅用29天时间,就打通7公里长的滨江湿地景区第一路,使泥泞的滩涂变成宽阔平坦的通途。为纪念由三位老党员带头修建的这条通往湿地的旅游路,当地村民用三位支书年龄的谐音将这条路命名为“七一”路。当地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迎接党的生日。

  金沙滩是滨江湿地民主段的十八景之一,素有黄金江岸之称。在蓝天、碧水之间是芦苇掩映下细细的金沙和错落有致的灌木林,每到夏季都吸引大量游人慕名前来,领略这里特有的湿地风光。然而,每逢雨天,这里的道路泥泞难行,严重影响游人观光。五星村、民富村、新国村的三位村支书王春和、王汝华、张贵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想要发展湿地旅游,就要打通这条泥泞之路。他们主动向民主乡党委请缨,一定要在6月5日湿地节前拿下这块“硬骨头”。他们的想法得到民主乡党委的支持,乡党委积极帮助三个村筹措修路费总计约1800万元。

  4月20日,通往金沙滩的滨江湿地第一路破土动工。刚开工就遇到了难题,修路必须经过一段1000余米长的泥洼塘。他们首先要清挖淤泥,然后填上残土砖石。泥洼塘最浅处1.5米深,最深处达2.6米

  62岁的老党员王春和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然而他不顾病痛,身先士卒,每天坚持在最前线,一干就是13、14个小时。有几次累到在地,村民们感动而又心痛,屡屡劝他回去休息,然而王春却总是说:“路不修完,我还不能就这么倒下。”说完他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就再一次投入到筑路大军中。

  由于长时间站在冰冷的泥水中,患有风湿病的村支书王汝华,双脚肿的像馒头,无法穿鞋,他就拄着拐杖,穿着拖鞋与张贵奇一道帮助卸料。在三位支书的实际行动鼓舞下,村民们采取三班倒的方式,夜以继日修路。饿了就啃上几口硬馒头,困了就在简易工棚中打个盹。甚至于许多邻村的村民都被这样的举动深深的感动了,自愿的加入到筑路大军中来。然而由于缺少填路用的材料,工程进展一度缓慢,区城管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将棚改拆迁的碎料,源源不断地运来,立解燃眉之急。在三位村支书带领下,三个村的村民积极与区城管局,省青年农场配合,仅一周时间就打通了这条“硬骨头”的泥洼路。

  据了解,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三位老党员带领三个村30余名村民,雇用车辆2000余车次,挖掘拉运淤泥、残土、碎砖3万余吨。将7公里长的滩涂地变成平坦砖石铺就的通途。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