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齐齐哈尔5月27日讯 由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带队的“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调研组,自24日起对齐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研。
市领导王铁静、曲秀丽、王小平及市文广新局、文管站等相关部门人员陪同调研。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53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9处、市级62处、县级67处,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分布之广在全省居于前列。这些文化遗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其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齐市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名录,19项列入省级名录、13项列入市级名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边疆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特征,为齐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调研组先后深入碾子山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富裕县实地考察,并于26日上午,在仙鹤宾馆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由副市长曲秀丽所作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和利用情况的介绍。
陶夏新听取汇报后,对齐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齐市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要求。陶夏新说,要进一步提高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尊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要强调文物保护做到程度恰当,要依照制定的法律、法规、意见执行,在保护环境的历史大环境下灵活开展保护工作。做到政府主导,提供财力支持,继续做好财政支撑、政策扶持,并在人力支持上,建设专职、兼职及群众结合的人才队伍。同时,要高举保护第一的旗帜,以依法保护为前提,做到保护第一、科学规划、适度开发、永续传承;工作中要注重实效,确保永续传承;要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结合,给人以深刻印象;保护工作内容要经得起推敲;要注重突出自身特点,弘扬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