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博会吸引众多读者。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女读者满载而归。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摄
大家都来逛“书博”
书博会开馆以来,书博会各展馆人潮攒动,阅读成为一种精神享受。500余家出版社携30余万种图书精彩亮相,琳琅满目的图书展柜前,遍是龙江阅读者。无论是新书上柜,还是经典老书翻印,都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在各类纸质图书普遍受宠的同时,各类电子图书类新品轮番面市,不断冲击着读者的眼球。

儿童读物吸引众多学生。东北网记者 王蕊摄
阅读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在浙江展团,身背旅行包的马小跳海报分外显眼,《马小跳》环游旅行记系列丛书让小朋友们爱不释手。

80岁的哈尔滨市民王梅痴迷阅读。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摄

明水县通达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丛方雪拄着拐杖在书博会展馆认真阅读。东北网记者 王蕊摄
书籍即力量。“我最喜欢读自然百科类的书籍,既可增长知识,又能开阔眼界。由于平时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的书籍,所以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能多读点就多读点。”明水县残疾儿童丛方雪酷爱读书,在黑龙江出版集团的帮助下专程来到书博会。置身于书籍的海洋,小方雪被书籍迷住了,拿起一本科普读物,头也不抬地读了起来。
作者、读者多种形式的互动,为书博会带来生机和活力。在书博会各个展区,各出版社陈列出优秀作品,组织大家现场签售,吸引读者的眼球。余秋雨、王跃文、迟子建等知名作家携新作签售,引得无数读者排队等候。
为吸引不同受众群体,许多出版社纷纷打出特色牌。作为四川展团的一大亮点, “感恩•奋进”主题图书展陈列以四川出版界为主体的400余种灾后重建类读物,以此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
“多媒体阅读”风头正劲

数字出版基地吸引客商洽谈。东北网记者高长利摄
随着数字化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年轻人的阅读习惯。在本届书博会上,电子类图书展台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工作人员为读者展示电子触摸婴幼儿读物。东北网记者 岳云雪 摄
据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这是一个立体的观影机,人们看到的都是立体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除此之外,还摆有立体眼镜、图书、画册等产品,几天之内前来体验的人群和订货合作单纷至沓来。
据山东出版集团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相对与传统的书籍,许多人认为电子类产品功能多、容量大,在可操作其他功能的同时,更可以大量的存储他们喜欢的书籍,携带轻巧方便,最近几年,因为电子阅读器,传统的图书市场受冲击不小。
目前,尽管电子阅读器风头正劲,而是否想经得起考验,还是个未知数。有专家表示,中国没有一个综合性发布平台,各大出版集团所有版权的读物有限,电子读物的资源首先受限。其次,由于我国技术的问题,电子类产品仍有体验差、价格高等多个问题,这些都势必将成为影响电子图书产品发展的主要因素。
专家建议,对于传统图书市场而言,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图书市场环境下,图书个性化、对象化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许多传统的书店开始转变成休闲、看书一体的销售模式吸引消费者,甚至通过对书籍材质的改变,让读者的触觉、感觉和嗅觉都有新的体验,走改变和创新之路,才能延续并增强纸质阅读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