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志愿服务人才异军突起 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
2011-05-30 20:07:40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30日讯 “农民进城”,这是许多人对于农民工最初的看法。勤奋、肯干、自强不息,农民工以这样一种精神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和不断提升的价值意义。他们成为城市建设的突出贡献者,成为一支崛起并不断强大的社会力量,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淳朴善良,奋发图强,坚强隐忍……

  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是否快乐、如意?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压力与困难有多大?更多的关注聚集在生活保障抑或精神层面的更高追求……近日,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50个城市陆续展开,黑龙江省伊春、大庆、哈尔滨、绥芬河于4月7日纳入日程,于5月19日始全面启动。

  中央八部委联下通知,关爱农民工

  2011年3月28日,中央文明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通知》指出,要将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依法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农民工身心健康,关爱农民工子女,提升农民工文明素质等六项内容作为开展关爱志愿服务的重点。

  《通知》强调,要推动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在全社会兴起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热潮。

  中央对于农民问题一直非常关注,近年来,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从企业拖欠工资到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各种权益的保障和文明素质的提升正逐步予以解决实施,国家对待农民工正由物质关怀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引导与服务。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副理事长段汝官是此次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在黑龙江省四地启动的一位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志愿服务与农民工达成的互动,段汝官认为,这是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的新方式,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农民工进城务工一是为了致富,也是为了开阔眼界寻求另一种生活。现代社会中,农民工逐渐成长,并成为当今时代迅速崛起的实干群体。段汝官说,接触中,我对农民工感慨颇多并刮目相看,现在的农民工思维活跃,想法创新,知识面渐宽,通过在城市的不断打拼,成为企业技术岗位上的优秀能手,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家,成为积极向学的好学生……坚守在岗位一线上的产业工人,默默付出,他们坚持认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靠双手来创造自己的生活,踏实也充实。

  在渐入城市的过程中,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权益保障等困难随之显现,从社会的角度,用志愿服务来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新的模式,志愿者尚属新生事物,大多数人对他还认知不够、了解不深,当力量凝聚,机制建立,成为常态,志愿服务的社会效益将会凸显出来,奥运会、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活动的顺利开展,志愿者所发挥出的惊人力量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千丝万缕的联系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庞大体系,段汝官说,社会中的每个人谁也离不开谁,无形之中你影响着我,我也影响着你。以互助的方式,让他人的安危冷暖进入人们的思维与内心世界,不吝惜每一声温暖的问候,不吝啬每次真诚的援助之手,当小爱升华为人间大爱,幸福感犹如泉涌,整个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

  黑龙江:做好志愿者工作,人才库建成,志愿大军异军凸起

  如何通过一种机制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更加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黑龙江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结合本省实际,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管理系统,服务广大群众,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使群众得到实惠。

  黑龙江省文明办调研处处长杜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志愿服务体现了一种民心,更体现了社会健康向上发展的良好状态,黑龙江省志愿服务人才库管理系统包括志愿者网络注册审批系统、志愿者网络招募培训管理系统、志愿服务骨干网络报备监督系统、志愿服务时间网络统计审核系统,通过网络注册、规范管理,实现注册资源集中整合共享,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对全省志愿者人员信息、志愿服务活动申报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的管理,为统筹全省志愿服务工作搭建有效的服务平台。如需帮助就找专项服务志愿者,16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成为黑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独具特色的一笔亮色。

  从今年3月上旬该系统试运行以来,到4月底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注册志愿者已经超过68万人,达到全省城市人口比例4.25%。

  在注册志愿者中,党员和团员分别占14%和23%,普通群众占61%;行政机关人员占5.6%,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分别13%,学生占24%,农民工占1.77%,其他人员超过42%。关于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城市建成区人口10%以上的目标,黑龙江省有望提前实现。

  在16个专业志愿服务项目中,青年志愿者和环保志愿者的注册数量达到19%和14%,党员志愿者达到5%,全民健身志愿者达到9%,卫生、老年、职工、红十字志愿者超过7%,巾帼、科普志愿者超过6%。从年龄结构上看,成年人已经成为志愿者队伍的主体。从知识结构看,注册志愿者中受过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比例为35%、62%、3%,其中博士1918人,硕士6410人。

  省内四地启动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

  从5月19日开始,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大庆、哈尔滨、绥芬河陆续启动。各地派出志愿者为农民工提供专项服务。

  大庆目前拥有农民工23.6万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4.4%,通过开展“六送”活动,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送文明”。今年,大庆将完成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30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00人,创业培训900人。通过组织全市17家示范工地建设农民工“关爱书屋”,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读书需求。通过开展电影展映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等,来丰富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年放映电影不低于100场。

  伊春市拥有农民工20多万人,分布在全市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伊春的城市融合性很强,在关爱活动上,重点强调要关爱农民工子女、家庭,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伊春表示,无论农民工家在哪,来到伊春就是他们的家。

  哈尔滨市专门成立“农民工学校”,依托中央电大、哈电大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平台网站,面向辖区所有农民工,采用微机网络教学、电视教学和多媒体等开放式的远程教育方式,为农民工进行综合培训。该学校将试行“哈尔滨市市民学习证书”制度,用证书作为农民工终身学习的记录和再就业的依据。

  通过组织消防安全志愿者到建筑工地开展火灾自救模拟演练,介绍各种消防和救生器材使用方法;组织农民工参观博物馆、数码港,增进农民工对第二故乡绥芬河的热爱之情;依托社区文化场所开展为农民工送电影、图书、演出等活动。绥芬河表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让他们工作、生活在绥芬河更有归属感。

  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一种氛围,通过志愿者与农民工的互动,切实解决农民工所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当中来,在城市快乐如意的生活。

责任编辑:高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