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日讯 昨日下午,鹤岗市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吉明强调,要建立“七个体系”,把握“四个重点”,创新社会管理,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鹤岗社会更加和谐、百姓更加幸福。
市领导谢宝禄、杜荣家、马冲、杨贺新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与会市领导和市城管执法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人社局负责同志分别在会上发言,就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谈了体会和打算。
杜吉明指出,当前社会管理呈现出“四个增多、四个凸显、四个加大”的趋势:一是人民内部矛盾增多,宁信访不信法的心理凸显,排查化解的难度加大。二是刑事治安案件增多,新型犯罪形式凸显,治理打击的难度加大。三是新型行业增多,交叉传染效应凸显,保良去莠的难度加大。四是“社会人”增多,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趋势凸显,秩序管理的难度加大。近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努力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满足群众生活更好、更有尊严的期待。
杜吉明强调,要把握原则,注重方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按照中央“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把握好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依法管理、重心下移、统筹兼顾等原则。同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还必须注重方法,必须认真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关系、规范社会秩序和激发社会活力的关系、发扬传统优势和推动改革创新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和调动社会力量的关系。
杜吉明强调,社会管理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我市在社会管理上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七个体系”,把握“四个重点”。七个体系:一是公共管理体系。对鹤岗这样一个欠发达城市而言,基础差、底子薄是我们的市情,但也要竭尽全力去改善。改善的原则是“一点两线”。“一点”,就是以公平为出发点,变“送温暖”为“送公平”;变物质保障为创造均等机会;变对部分群众贴心式服务为全民普惠式服务。“两线”即:加快发展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建立统一的公共服务受理处置平台,向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热、供气、供水、物业管理;强化城管执法、技术监督、环境保护、消费维权等公共服务。二是社会安全体系。作为煤炭城市,必须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严格抓好煤矿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覆盖卫生、食品、治安、突发事件等领域的安全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安全、社会平安、人心安定。三是矛盾化解体系。要通过完善社会风险评估、纠纷排查调处、信访三级终结、群众诉求解决等机制,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四是新型组织管理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发展新型组织,依法开放公共资源和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新型组织的规范管理,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查处。五是特殊人群管理体系。对于流动人口,应全面推行“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以网管人”的管理新模式;对其他特殊人群,要更多侧重于服务,加强帮教管理,做好安置、就业、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稳定因素。六是新兴媒体管理体系。要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建立强有力的网络等新兴媒体监管体系,特别是重大舆情必须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正确引导,增强媒体掌控力。七是基层建设管理体系。要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由过去的行政统治转变到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上,真正成为群众工作第一线和社会管理的桥头堡。把握“四个重点”,即重教育、重群众、重机制、重保障。要解放思想,抓牢重点,创新机制,选好人用好人,认真强化社会管理,让鹤岗社会更和谐、百姓更幸福,为跨跃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杜吉明强调,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要加强督察考评,把社会管理作为各级党政组织的第一责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与业绩、晋升、奖惩挂钩;要加强责任追究,将社会管理工作纳入问责范围,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特别是重大事件的,严厉追究各级责任。
市委常委、副市长谢宝禄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全市当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