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苜蓿产业方兴未艾 小草成器尚欠东风
2011-06-07 09:08:45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黄春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新闻网讯 春末夏初,水草丰美。这两天,看着丰收在望的万亩碧草,宋立本的心里特别美。

  宋立本是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榆树屯镇稻田村的种草大户。2005年以来,他带领十几户村民成立了牧草种植合作社,在濒临退化的草原上种植苜蓿1万余亩。近3年,苜蓿的市场销路越来越好,合作社年年上台阶,收入从前年的200多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00多万元,预计今年将接近600万元。

  同时改变的是这片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在这里重现。因此,宋立本认准了种苜蓿这条路,他坚信,自己找到了一个金饭碗。

  小小苜蓿收获多

  近日,记者来到穆棱市马桥河镇采访。站在该市北大岗山坡上举目四望,但见远近的山坡绿意融融。当地的村民感叹地说,北大岗真是今非昔比了。过去这里是种地不挣钱,地里“长石头”。

  穆棱市的地形属于山区半山区,丘陵多,是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之一,该市有80万亩中低产田,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0%。这些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农民的收入也低。

  由于这里的地形坡度大、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久而久之,地里的土被雨水冲走了,石头就露了出来。地就要变成荒山了。怎么办?2009年,穆棱市先后引进远方草业和泉森草业两家企业,探索通过种植苜蓿的方法调整农业结构、改造中低产田。他们采取“反租倒包”的方法,将北大岗1.3万亩土地集中流转给企业。同时实行“企业+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退耕还草。现在,远方草业已带动50多户农户种植苜蓿。

  穆棱市马桥河镇山东村村民朱全华最先尝到了种苜蓿的甜头。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尝试着在自家的15亩低产田种上了苜蓿。企业给提供了种子、机械和技术指导。到年底一算账,亩收入比以前种大豆时多了200元,而且种苜蓿既不用施肥,也不用中耕,特别省力。今年他将家里的45亩地全部种上了苜蓿,自己闲下来又养了4头肉牛,这样一年能多赚2万多元。

  小小苜蓿带来的生态效益同样明显。种植苜蓿仅两年,穆棱市马桥河镇北大岗就有了变化,当地的农民深有体会地说,现在,空气里的灰尘少了,地里的石头少了,山上流下的水变清了。

  而穆棱的这一步棋也达到了多赢:农民实现了增收、环境得到了保护、中低产田将变成良田。今年,该市种植苜蓿的面积扩大到了4万亩,5年后力争达到10万亩。

  牛吃良草产好奶

  近两年,海林农场奶牛业迅猛发展,奶牛存栏已达到7700多头,人均饲养量一头以上。奶牛多了,饲草成了难题。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苜蓿是营养价值高的好饲料。于是从2004年开始,海林农场开始实施奶牛半亩地苜蓿工程,利用公路边、沟边、林带边等“三边地”种植苜蓿。现在,农场每头奶牛每天都能吃上10公斤新鲜高营养的苜蓿。

  吃得好了,长得也好。喂上苜蓿后,海林农场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提高了7.5%,一头奶牛一年多产450公斤牛奶,节约饲草、饲料费用200多元,增加收入900多元。而且用苜蓿饲喂的奶牛得病的也少了。

  据省畜牧兽医局草原饲料中心实验站站长许金玲介绍,苜蓿养奶牛是国际上公认的先进实用技术,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用苜蓿转化牛奶蛋白是最好的技术方法,不仅原料奶质量高,更重要的是原奶安全可靠,成本也比使用豆粕低很多。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目前奶牛存栏量239万头。随着规模化饲养比重的逐步升高,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后,保障乳制品安全已成为奶业升级的关键。

  现在,我省奶业对优质苜蓿的需求量约350万吨,而我省苜蓿产量只有10多万吨,目前我省平均每头奶牛每年只有苜蓿干草120公斤,与2吨的正常标准相差甚远。

  我省商品草基本依赖进口,优质牧草严重缺乏。一些大型乳品企业都自建了规模化牧场,每年大量从国外高价进口苜蓿。我省第一家苜蓿生产企业——远方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今年3月,苜蓿草尚未发芽,就已被定购一空。

  种植苜蓿有优势

  我省发展苜蓿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我省有2000多万亩的天然草原,有50%左右的低产田,都特别适于大面积种植苜蓿。此外,苜蓿种植一次,可以利用10年左右。我省西部松嫩地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三化”草原面积达1915万亩,如果在“三化”草原种植苜蓿,不但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恢复“三化”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因此,我省发展苜蓿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完全有可能成为我国最重要的优质饲草料基地。

  小草产业待成器

  目前,我省苜蓿产业方兴未艾,正处于起步阶段,以自产自用、分散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低、规模小,缺乏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且产业链条短,我省的苜蓿产品以干草捆为主,而高附加值的草粉、苜蓿叶蛋白、保健功能食品等产品仍处于空白状态。

  远方草业相关负责人说,牧草产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的产业,前期投入特别大。苜蓿生产最重要的是适时收获,要做到这一点土地就要集中连片,还要配置先进的专业机械设备。

  一直以来,种苜蓿投入高,却没有政策资金扶持,因此我省苜蓿产业化基础比较薄弱,收获机械数量少,收贮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此外,苜蓿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缺少适宜的苜蓿种子;生产技术水平低,管理粗放,也是制约我省苜蓿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出台具体政策,像支持粮食生产一样扶持草业的发展,尽快实现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应制定牧草收获加工机械补贴政策,及苜蓿良种补贴政策。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在资金、信贷和土地、草原资源的承包、入股、租赁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土地、草原作为股份成立合作社,推广养殖企业+农户、草业企业+农户、农户联合的合作种植经营模式,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实现苜蓿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