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9日讯 “今年的高考试卷成功地实现了与新课程的紧密‘接轨’,对考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1年高考于昨天下午基本结束,从考生答题反馈情况看,“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进一步转变”是今年高考各学科试题不约而同的“选择”。哈师大附中各学科骨干教师分析,今年高考试题的明确导向性为今后学生和老师如何更准确地使用新课程教材指明了方向,在教学、学习、复习等方面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关注社会生活增加知识储备
点评教师:宫东亮(高级教师、教育科研室主任、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的试题很好地延续了新课程改革的命题理念,整体难易程度与去年持平。
今年的诗歌鉴赏稍有难度,选择的是唐朝诗人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一篇非名家、非名篇的七言律诗。以往此类题均有规律可循,但今年此题由于前七句都是写景,只最后一句“不堪回首思秦原”表达了作者思古之忧的感情,考生对“作者要表达怎样的具体情感”很难把握,不容易回答准确。作文题在命题内容上也与往年有所不同,以《中国崛起的特点》为题的给材料作文因题目太大,让平时较少关注社会、时事的考生,在写作时不易入手、不好把握。题目因距离考生所掌握的知识点较远,虽不容易写跑题,但很容易写空洞。
侧重能力,提高素养仍是语文学习的方向,要注意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是今年的作文命题为语文教学乃至高中今后的教学改革都敲响了警钟,学生要在眼界、思维、立意、知识储备、所涉猎的领域等方面更加广泛、开阔,不能每天只关在象牙塔里,要学会把更多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数学:源于课本强调综合注重考查思想方法
点评教师:刘利益(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哈市高中数学学科带头人)
今年数学试题整体感觉是朴实无华,难度稳中有降,试题严谨、规范,表述简洁,梯度合理,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整个试卷中无偏题、无超纲题,试题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试卷的不足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查不够,预计在高分段区分度不够好。
布局结构和题型都十分稳定,考查内容涵盖了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高中数学模块,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点,如函数的性质、导数与定积分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等的考查保持了较高比例。题型中很多题目源于课本,突出考查数学本质与考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今后应注重回归课本、切实夯实基础,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考纲、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在教学中要体现过程教学,组织有效训练;复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才施教,突出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则是取得考试成功的良方。
|
理综:贴近生活与科学多角度考核能力
点评教师:王胜春(全国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东北地区十佳课获得者)
唐海燕(化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马洪涛(高级教师,生物竞赛优秀教练员)
物理试卷稳中有变,难度略有调整,重基础知识、重能力,没有出现物理知识的重复,也未出现数学计算上的繁杂,很多题粗看比较眼熟,细看对能力要求则较高。主观题分层设置,体现人文关怀和较好的区分度。试题关注生活、关注科学,与教材联系紧密,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为考生所熟悉,既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也体现了引领中学素质教育的创新理念。
化学试卷整体感觉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注重学科内知识的整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考核,充分体现了“考纲”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要求。客观题比较常规,充分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则有所创新,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计算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
生物试题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生物学科各种能力的考查,但总体难度较去年简单不少。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平时强调比较基础的,如渗透作用原理、光合作用基本过程、镁元素的作用等,只是部分试题侧重提问角度的变化,在变化创新中体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综:突出能力立意形成知识网络
点评教师:郭建民(特级教师) 张树丽(哈三中高级教师) 唐秋月(政治高三教师、市骨干教师)
历史试卷结构略有变化,政治学科单选题型稳中有变。整体试卷长度增加,材料的阅读量明显加大。试题难度比去年明显加大,突出表现在客观性试题上。政治试题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有对新课标理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都是在材料中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了新课改的特色。
总体看,试卷在能力层次考查上加大力度,能力立意倾向更加突出。问题设计的开放度更大,突出了试题的能力立意和导向。政治学科的主观试题,从知识上看是容易入手的,但是大题的设问属于问中有问。选做题特色明显,且离教材更远,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地图材料的能力。
今后要突出主干知识的学习,如此才能正确分析,深入理解试题所提供的新材料和创设的新情境。要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将已知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建立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强化能力训练,最好用高考真题,按照考纲的能力要求强化训练,不断总结和反思,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英语:开放求新重基础突出语言的实践
点评教师:霍巍巍(高三英语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姜丽霞(高三英语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
英语卷试题稳定、平和、开放、求新,命题主要是在考查学生英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突出英语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总体设置凸显基础性,几乎所有试题都是针对考生必备的英语知识和能力以及文化背景常识设置的,总体难度高于去年试卷。
单项选择对每个考点点到为止,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考查较全面,对情景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完形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语义、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材料长短、难度适中,但略难于去年。阅读理解的变化是没有猜词题型,体裁多样,命题关注了考生的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贴近学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题的细节容量不大,较好把握,难点是准确地审题以及表达的流利性和顺畅性。
今后,英语的听力训练要寓于平时英语课中,将课本中的听和说部分科学整合,课文的朗读背诵是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方法。而在学习实践中要注意夯实语法点、知识点和基本句型;注意对比两种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定语言情景中的表达以及习惯用法,有扎实的词汇和文化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