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高级教师谈今年高考地理“环境观”出题特别“活”
2011-06-09 10:19:54 来源:生活报  作者:吕晓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生活报6月9日讯 哈师大附中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丁延军、高级教师张静萍认为,今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降低,着力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稳中有变。

  没有偏题和怪题

  试题信息呈现形式与往年基本相同,试题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但部分选择题对学生的审题要求较高,文字信息中命题意图虽比去年更加明确,但却往往暗藏玄机,对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偏差会造成考生的失分。但试卷中没有出现“超纲”现象以及所谓的偏题和怪题,因此总体难度比去年偏低。

  体现了公平性

  试题着重考查主干知识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区位分析、等高线、区域联系与比较、地理计算、空间定位、气候特征分析、人地关系等。

  试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这一点与考试大纲的要求是对应的,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不至于出现因为试题的学科内“偏科”而导致考生出现较为严重的失分现象。本次考试与上年一样没有出现“地球运动”的考题,这对全省的大多数考生而言在应试心理上无疑是非常可喜的,因为“地球运动”这个难点过于沉重了,心理负担的减轻大大提升了考生能力的发挥。

  试题关注“环境观”

  今年的37题第⑵问开放性强,给出近百个中心城市或区域让学生任选一个,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我们在看到本题开放测试的同时是否应该冷静的思考,其实本题更是在考查学生的对比与归纳能力。

  人类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本套试卷选择题第5题、第11题,非选择题中37题“水资源”,选答题中的43题“水土流失”、44题“湿地萎缩”,无不彰显国家对环境的关注。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