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东北网6月9日讯(记者 李博) “人椅游戏”,这是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课堂上的一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两组同学比赛,每组顺时针围圈,组内同学双手放于前方同学双肩,缓坐于后方同学双腿如椅,双手举起,高喊口号,规定的时间,哪组口号响亮坚持时间最长,为胜利。
对于团队合作的感受,赛后,小组集体讨论,比赛中,你是否有依赖思想,一个人的松懈对团队的影响有多大?……
这样的心理辅导课程,以游戏并心灵体验的形式,正式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一定时期的心理特点,辅导老师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从而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育人大计,应先正心
黑龙江省文明办调研处杜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教育表明观点,他说,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性突出,自我意识强,抗压能力不足,一旦出现问题,多数人都归于思想品德的原因,但我认为,事实往往是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所致,育人大计,首先应正心。
杜丹表示,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受着家长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往往受着老师的影响。生活、家庭、事业多方压力下,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粗暴、溺爱、不管不顾,不当的教育方式,孩子不予理会,反而更加叛逆;老师,他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在家庭、事业上尚处于起步,自己本身就要面临许多问题。无形之中,家长和老师把自己遇到的困难、挫折种种,情绪化的传递给孩子,学生,疏忽的每言每行,对成长期的他们来说,影响有多大,问题出现,犹如一面镜子。所以,家长和老师应不断完善自我,以积极的面貌和精神状态,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引导孩子,从心入手,我们会发现不一样。
|
||
|
||
|
||
|
把脉中学生心理变化,“小大人”不容忽视
当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初中,生理、心理逐步发育并发生变化,学习任务加重,压力增大,对周围事物感知力增强……
心理专家这样归纳不同阶段中学生的一些显著特点:初一学年,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青春欲望渐渐萌发,童心玩念依旧旺盛,厌学情绪渐渐滋生,自我管理逐渐变强;初二学年,思维能力大大提高,理想志向更为远大,青春欲望更为炙热,自尊反叛更加强烈,厌学情绪更加激化,自我管理日益增强;初三学年,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理想压力空前增大,理想热情大打折扣,青春欲望稍受冷落,自私叛逆日益强烈,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自我管理两级分化。
三年的中学时光,是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段,适度的青春期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树立,责任感的培养,懂得感恩与理解……,根基要打好,“小大人”不容忽视。
“心育”成为学校基础教育重心 教师必需具备“心育”能力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学生3490名,配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5名,学校通过聘请专家讲学,鼓励自修性学习心理课程,要求全体教师全员参加,创造出外学习机会,全方位提升教师心育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该中学三个学年,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由专职心理教师授课,每周1.5课时,纳入学校课表管理;开设心育课,由班主任老师执教,每周1节,班主任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选定教学内容上课,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大亮点。其中,《走进你我他》系列活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手拉手,大家共同进步》,《人生、理想、信念》,《珍爱生命,远离烦恼》,团体活动课《我对……有信心》,团体辅导《如何与异性交往》,《为我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等,通过游戏活动的互动及心灵体验,使中学生认识自我,调控自我。
从一入学就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引进的《中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通过收集汇总学生心理有关信息,让教师从学生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有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制定辅导方案,进行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
2010年,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设立“心语屋”,“开心训练营”,开设家长心理培训。学生在校期间可随时与心理教师预约辅导时间,面对面咨询。心理老师还把自己的电话,网络心理咨询地址,QQ号码,邮箱在学校公布,让那些不愿意当面咨询的同学也能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
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校长殷春霞表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足够的关注,心理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位教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提高幸福指数,让每名学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态去学习、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一直在努力,从细微处着眼,通过“爱的教育”深入心灵,让教育无处不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使教育富有实效。
|
||
|
“心育”成果:
割舍最爱,学生:“老师,我心在痛……”
让学生能够感受爱,理解爱,学会孝敬父母是心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王天虹说,如今的孩子,自私、霸道、唯我独尊,不知道孝敬父母,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如按过去的传统说教,一定是没有效果的,借助心理课让学生进行心灵体验,我借鉴了“割舍最爱”心理团队训练方式。
在课堂上,王天虹让学生选出认为是自己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十个人,写下名字然后每次划掉两个人,在最后剩下的两个人中再划掉一个人,看看谁是对学生最最重要的人。一开始,学生们高高兴兴的写下了十个人,这时,王天虹很凝重的对学生说:“现在你必须选择两个人舍弃掉。”学生脸上的高兴顿时没有了,艰难的完成了第一步,紧接着,王天虹又让学生完成了第二步、第三步。这时,学生们的脸上已经表现出难以割舍之情,有的开始难过。最后一次选择,王天虹说:“在剩下的两个人中再舍掉一个”,这时,学生们一致大喊:“老师,别再舍了”。王天虹装出不在乎的样子:“怎么了?有困难么?”有的学生几乎要哭了!
小文是家里的三代独苗备受宠爱,不知道孝敬父母,和父母大把要钱,不听话,经常对父母大喊大叫,课程上,小文再也坐不住了,哭着对王天虹说:“老师,别再舍了,在割舍的过程中,我的心真的好痛!”
心育课上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示最后选择的多是自己的母亲,有的同学说,母亲每天为自己送饭,晚上伴自己学习,付出的太多了,觉得母亲很伟大;有的说以前做事从来没有注意到母亲的感受,母亲真的很不容易……
王天虹告诉记者,这样触及心灵体验式的团队心理训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次体验胜过百次说教。
给予鼓励,女儿:“妈妈,你不知道我有多愿意和你在一起”
江海艳是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江海艳说:“以前,女儿成绩差了,就会很生气,拿她和别的孩子做比较,和她讲大道理,结果女儿特别逆反,渐渐不愿意多说话……”,在一次的学校家长会上,当和老师谈起孩子教育问题时,老师指导说,在教育方式上,家长应多给予孩子鼓励,多对她说“好”,说“你行的”,“有进步”,“相信你”……这样的话,为孩子鼓劲加油,给她们自信,通过沟通更多的了解孩子所想,及时解决心理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引导。
江海艳听了老师的话后开始改变自己,看到女儿有进步就赶紧夸夸她,特别是找机会当着周围人的面儿夸奖女儿,“爱学习了”,“肯努力了”,“做事认真了”…… ,女儿数学成绩不好,江海艳就告诉女儿:“今天数学老师跟妈妈说你有进步了,做题准确率也提高了,如果能抓紧时间再多做一些就更好了”,江海艳说:“这学期,女儿有一篇文章在校园报上发表了,我说,女儿作文能写得这么好,别的科目也差不了”,这样一夸奖,孩子自信心来了,热情也来了,学习上真是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都能心甘情愿的自学到很晚。女儿后来告诉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我有多么愿意和你在一起,以前我可没有这种感觉。”江海艳感慨良多的说,看来,做父母的真是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用我女儿的话说,“家长要学着做孩子的心理营养师。”
采访中,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无论是教师,家长,同学,“心育教育”的成果写在每个人的脸上,阳光,自信,理解,上进!记者感受到的更是“心育教育”带来的“心”变化。
6月4日,佳木斯市“阳光心灵、健康成长”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系列活动全面启动。以建设阳光学校、争当阳光教师、胜任阳光家长、培育阳光学生为主旨,通过让老师、家长掌握心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广大中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端正生活态度、缓解心理压力,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宽容、科学的班级、家庭、校园环境,使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