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共和国壮丽的版图,宝泉岭管理局尤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东北边陲。她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个管理局之一。地处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三角渊地带,北以黑龙江与俄罗斯为界,过境线长达160公里。总面积6115平方公里,所辖14个国有农场,总人口21万人。
六十多年来的垦荒、建设和发展,宝泉岭管理局坚守着国家边防安全和稳定的同时,在建设现代代大农业、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管理局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平安分局”、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牛奶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边境文化建设成绩显著单位”等荣誉称号。5个农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产粮(油)大场。
“美丽北大荒,塞外鱼米乡;美丽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如今的宝泉岭管理局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生活富庶。宝泉岭管理局的领导班子集体以“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清晰发展思路,以“团结、勤政、为民、清廉”的执政理念,以新时期赋予的“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精神,带领25个基层党委、49个党总支、782个党支部和18255名共产党员,肩负起“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争创先进局”的光荣使命,鲜红的党旗在宝泉岭管理局迎风飘扬。
解放思想 明确思路 科学发展举好旗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011年,这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展之年,也是宝泉岭管理局进入难得发展机遇期的关键年,面对国内外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成为管理局党委为之努力的第一要务。这是新课题,也是新考验。
管理局党委“先见之明”,首先提出“让每一名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先觉先行者。”
管理局党委“睿智之举”,率先在全局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解放思想转观念,查找不足促发展”活动。
管理局党委紧紧围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主题,先后组织3000多名党员干部“走出去”向先进单位学习;“请进来”10余名专家教授专题讲座,“坐下来”举办各类学习先进经验交流会75次。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先进,找差距,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作风大转变,素质大提高,人人都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拓宽发展思路,“面对矛盾不回避,迎接挑战不退缩”,共查找影响和制约宝泉岭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突出问题74个,疏理合理化建议260条,撰写可研性调研报告1260份。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管理局党委站在实现全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把握大势,重新认识和多角度审视局情,通过深入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个别访谈、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寻找宝泉岭管理局振兴崛起新路子。在广泛听取和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管理局领导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1151”发展思路,确定了“争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进局”的奋斗目标,具有前瞻性地绘就了“十二五”经济社会“腾飞”的壮丽蓝图。
宝泉岭管理局党委“以明天谋划今天,以今天赢得明天”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开展四项活动,推动四项重点工作,实现根本变化”战略打法,有力地推动宝泉岭管理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党委有力 和谐奋进 民主决策树好旗
鲜花和掌声送给值得尊重和爱戴的人。宝泉岭管理局党委2006年、2008年连续2次被黑龙江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干部群众对管理局党委的综合满意率连续三年达到99%以上。许多党员干部感慨地说:“有这样一个团结有力、和谐奋进的好班子,我们佩服,没有任何理由干不好工作。”
勤政廉政是党委领导班子的一贯作风。管理局党委把“学习提高上领先一步,科学发展上高人一筹,工作节奏上快人一拍,团结协作上步调一致,自身建设上正气一身”作为提升执政能力建设的准则。党委书记刘炳东和局长刘长友,长年坚持“一线工作法”,每年下基层调研、指导工作180天以上,他们轻车从简,直接深入到现代化大农业耕作地号、交通道路施工、小城镇建设现场检查指导,深入到社区、居民组了解社情民意,掌握了大量的一线工作资料,为带领班子成员研究制定各项重大发展思路和举措,提供了第一手依据。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勤奋务实的好领导”。
刘炳东书记、刘长友局长常常警醒自己和一班人:“搞砸一个企业,只需要一个领导干部就足够;搞好一个企业却需要几届领导班子的努力”。党委班子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强化三个意识,做三个表率”,“坚持五项制度”,提升执政效力。
党委一班人以反腐倡廉“清风净土”工程为载体,以“作风建设年”为重点,带头喊响“廉政向我看,勤政跟我干”的口号。
班人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工作加班加点是平常事,几乎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将工作开展到基层一线,将问题解决在生产一线。在城镇文明创建、公益拆迁和违章建筑拆迁过程中,班子成员带领全体干部攻坚克难,务实工作,取得了群众满意的好效果。党委一班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时代的使命感和工作的紧迫感,全力投入到各项事业的建设中,紧密团结共唱一台戏,从而使党委班子始终保持廉洁高效地运行,真正成为组织、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抓班子 带队伍 发挥作用扛红旗
党委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宝泉岭管理局党委始终把抓好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做为加强党的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局各基层党委创新载体活动24个,有15990名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占党员总数的87.6%。130个基层单位党组织创建为“三级”基层党建示范单位。全局“五好”党委达到90%以上,“五好”党总支达80%以上。党委深入推进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作为垦区唯一单位在全省五大媒体上进行报道,承办了总局党建工作现场会。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学习成果转化,推动实践创新”作为重点,各级基层党组织能够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与经济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800多个,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400余件,管理局党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被黑龙江省委定为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试点单位。
各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品牌党支部”、 “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干部明岗定责制”等载体活动成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亮点”和“示范”。二九0农场党委开展的“品牌党支部”创建活动,农场党委制定了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下发了《单位、党员发明创造评选奖励办法》,全场涌现出“轨道式运苗机”、“寒地苗木栽培”等25项技术创新,并在职工中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绥滨农场党委开展的“党员干部明岗定责制”创建活动中,下发服务站、服务队、示范岗“三联服务卡”2000张,为职工群众解决生产资金2600余万元,解决群众困难1000余件。还有的农场成立了“党群致富联合体”,吸纳职工群众达2000余人,直接接受党员干部提供技术、信息、机车、资金和市场销售服务。据统计,全局党员帮助职工群众12191人次,解决生产资金15632万元,筹措扶贫项目和助学资金232.97万元,帮扶贫困和低收入家庭2256人,使1500多个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一大批优秀党员成为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先锋队”和“领头雁”。军川农场“养殖明星”孙军,5年来,帮助70多名养猪户脱贫致富,帮扶资金达4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垦区新型劳动者、寒地苗木专家、二九0农场的老党员陈大玉,自己富了不忘记帮助身边的贫困职工群众,先后带领300多人脱贫致富。名山农场600多名“星级党员”为职工群众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各种帮助2960次,江滨农场400余名党员干部成立了“突击队”,绥滨农场党委1200余名党员争当农业标准化先锋、产粮大户先锋、城镇建设先锋、绿化先锋、文明礼仪先锋、扶贫帮困先锋等“十大先锋”。
群众的心是一杆称,老百姓的嘴是一座碑。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职工群众的心目中树起一面面鲜红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具“亲合力”。
管理局党委一班人十分注重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工作。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管理局党委在干部管理上制定了《农场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管理局机关工作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管理局政法机关和局直附属事业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宝泉岭管理局重点工作动态考核办法》等考核办法,“周通报、月讲评、季排序,日常督查”制度,使全局领导干部立刻绷紧了加快发展这根弦。
在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宝泉岭管理局党委以“作风建设年”为重点,通过开展治“庸、散、懒”为主的“八治八兴”活动,切实加强和改进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作风,干部作风得到根本变化。
为了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管理局党委把“伯乐相马”变为“赛场竞马”,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期制等选人用人新机制。两年里,全局共有66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有29名干部通过公开选拔走上新的领导岗位。管理局党委推行的民主选举农场场长、管理区主任、居民委主任试点工作总结了成功经验,全局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的单位已累计达到38个,民主选举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党委、党员、群众“三满意”。
“人才强局”是管理局党委发展战略的又一个大手笔,随着宝泉岭管理局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潜力的凸显,聚焦了垦区内外高学历、高知识人才的目光。管理局党委大力实施“管理区千名大学生工程”和“农牧场百名研究生计划”,大胆启用高学历、知识化、年轻化的年轻干部。近两年,全局引进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328名,研究生16名。
在实施“万名干部培训”工程上,管理局拓宽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培训新渠道,全年受培训干部达到17900人次。全局各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经济发展 社会和谐 为党旗增光彩
宝泉岭管理局党委创新“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让“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紧紧相握,宝泉岭管理局经济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一是经济大发展。工业强势发展,农业乘势而上,非国有经济建设步伐加快,2009年,宝泉岭管理局实现生产总值81亿元,同比增长18.6%,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2010年末,全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7亿元,比2005年增长1.49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82倍;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5100元,比2005年增长1.41倍。由卫星导航系统自动定位驾驶的现代化大农业机械,驰骋在宝泉岭广袤的田野上,农业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种植总面积的95%以上,粮豆总产由2005年的
17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77.5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力实施招商引资,规划用地1000公顷的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建项目42个,续建项目18个,宝泉酱业、宝泉岭双汇北大荒肉业、宝泉制药公司、稻米精深加工厂等一大批企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声名鹊起。非国有经济生产总值达到25.6亿元,利润8.3亿元。
二是社会大进步。“路、住、水、能、树,文、教、卫、保、富”十大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新建居民住宅楼223栋,133.8万平方米,12700户拆迁居民喜迁新居,一座独具特色的北方农垦城正在迅速崛起。
投资6000万元改造、建设中心城市道路、排水和给水系统,全局公路硬化率达82.16%,交通状况明显改善。仅局直地区开通的城际公交车,每年就可以为百姓节省交通费用500万元。小城镇建设带来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工、商、运、建、服劳动就业用工量提高30%。管理局党委启动“共同富裕行动计划”,建立“共同富裕行动”六项基金,四项制度、四项优惠政策,目前,已为困难户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480个,投入“共同富裕”活动专项资金7049.9万元。全局1580名党员干部与1355户困难户和低收入户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通过技术、信息、项目、资金等跟踪问效帮扶,两年内使其全部脱贫致富。社会治安稳定,平安创建、公正廉洁执法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文卫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宝泉岭高级中学成为黑龙江垦区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数字电视信号覆盖全局。场县共建深入开展,完成跨区作业面积164万亩,完成“三代”作业面积257.8万亩,组建农机服务合作组织12个,接纳地方学生就学1983人,接纳地方人员就医4614人。
三是文化事业大繁荣。在全局开展“礼仪宝泉”和“文化香飘宝泉岭”系列教育活动,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十一五”期末,全局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由10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各地每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宝泉岭管理局被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荣誉称号,创建“三优文明”城镇步伐加快。
汗水和心血浇灌出丰硕的果实。宝泉岭管理局党委以“争创先进局,争创一流业绩”的信念,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面对取得的成绩,面对大好的形势,管理局党委领导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前方仍任重道远,还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宏伟的蓝图。他们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座右铭”,踏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征程。
当你沐浴着和煦的春风,踏上宝泉这片神奇的土地,你能感到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在城镇中,塔吊林立,高层、别墅、楼房拔地而起;绿树之间,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伸向远方;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园区中,环境洁净优美,生产紧张而有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田中,人们竞相忙碌,播种着春天的希望。
华灯初上之时,幸福快乐的宝泉岭人汇聚到文化广场,吹拉弹唱,轻歌漫舞,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宝泉岭管理局就徜徉在欢快的音符之中。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大旗在祖国边陲的宝泉管理局上空高高飘扬,和着科学发展的旋律,宝泉岭管理局正以矫健的步伐和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