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冬炎在齐齐哈尔展区察看参展产品 。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东北网6月15日讯(记者 孙晓锐) 15日,第二十二届哈洽会隆重开幕。在哈洽会现场,东北网记者就齐齐哈尔市在大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等经济发展问题对齐齐哈尔市市长韩冬炎进行了专访。
东北网记者:齐齐哈尔是老工业城市,产业基础较好。我们了解,近两年齐市大项目建设进展较快,请您谈谈齐市近两年大项目建设的主要亮点是什么?
韩冬炎: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城市,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机遇,坚持“全党抓项目,全民搞招商”,大项目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其中,工业项目建设是最大亮点。去年以来,我们每年都确定200个重点推进的大项目,其中工业项目占80%以上,呈现出建设速度快、投资额度大、拉动效应强的特点,在全市形成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老项目与新项目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
在新上大项目方面,去年我们成功引进和建设了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工业园、黑龙江龙华新能源汽车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业大项目。这些大项目的落成,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由农产品生产基地向加工基地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谋划大项目方面,去年我市与呼伦贝尔市及华能公司签订了联动发展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合作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为我市乃至我省西部地区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保障。我们积极支持地方央企上大项目,在争取国家支持我市一重等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协调我市各大企业总部加大对我市的投资力度,目前已与中国北车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央企取得共识,合力推进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公司建设新一代中国铁路货车和特种集装箱、三大军工企业民品发展等一批重点项目。近期,我市还与广西梧州中恒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我市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园。
同时,我市的城建和旅游项目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按照城建项目体现文化特色和旅游功能、旅游项目建成精品的目标来推进实施。
东北网记者:毋庸置疑,项目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难做好的工作。请您谈谈齐齐哈尔市项目建设有哪些好的做法。
韩冬炎:近两年来我市的项目建设工作,主要做到了“三抓一建”:一是抓园区。把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作为企业集聚、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全面提升承载项目的能力。二是抓招商。我们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首先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我市产业结合较为紧密的大企业,实行定向、定位、跟踪招商,效果十分明显。三是抓配套。依托现有大企业和新上大项目,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配套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四是建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领导包保、部门服务、合力推进三个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东北网记者:齐齐哈尔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区建设方面的优势和特点有哪些,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韩冬炎:哈大齐工业走廊齐齐哈尔规划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我市对主导产业进行了科学规划,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三新”(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产业,实行错位发展和集群发展,与哈尔滨市和大庆市形成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全面实施园区建设“15211”工程。即以一重、北钢、黑化等企业为龙头,将富拉尔基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以建设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园为牵动,将齐齐哈尔南苑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为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三新”产业集聚区;以一拖(东方红)工业园、腾翔铸锻造、蒙牛乳业等新项目为依托,将北苑开发区建成年销售收入200亿元的全国大马力拖拉机生产基地和全市重要的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产业基地;以物流园区、汽贸城和多家木制品加工业建设为依托,将铁锋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我省西部地区最大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木门制造基地;以煤油化工产业为依托,将昂昂溪打造成为年销售收入100亿元的石油化工产业园。
东北网记者:我们发现,国内几乎每个城市都借助高新区建设,带动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晋升国家高新区,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搞好园区建设并规划城市发展。
韩冬炎:随着齐齐哈尔南苑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我市确立在“十二五”期间将其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以装备制造和绿色食品产业为依托,以培育“三新”产业为方向的发展定位,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带动全市经济科学跨越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们根据国家要求,对高新区建立起了新的管理体制,完善了相关政策,正快速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市借助南苑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和哈齐铁路客运专线齐齐哈尔南站建设的双重契机,做出了以南苑高新区和铁路南站为基础,把南苑新区建成现代化新城的重大决策。
东北网记者:齐齐哈尔是中国绿色食品之都,近年来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请您介绍一下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韩冬炎:近年来,我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始终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努力,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占全省的1/5,占全市总播种面积的1/3以上。二是开发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市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认证数量达到11大系列、1400个产品。三是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共有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加工企业72家,销售市场遍布于全国各地,以及亚洲、北美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四是“绿博会”品牌进一步提升。自2001年以来,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总成交额达1400多亿元。
东北网记者:请问韩市长,齐齐哈尔在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韩冬炎:我市始终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们采取加快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延伸绿色食品产业链条;积极巩固拓展市场,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监管,打造绿色食品之都诚信品牌;完善扶持政策,健全绿色食品发展保障机制等手段,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全力予以推进。
东北网记者:请问韩市长今后齐齐哈尔市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哪些设想,具体目标是什么?
韩冬炎:下一步我市在绿色食品发展上,将根据市场需求,扩总量、建基地、壮龙头、抓认证、创品牌、拓市场、强监管,在“量、质、价、长”四个字上下功夫,“量”是指绿色食品的产量要增,“质”是指绿色食品的品质要提高,“价”是指绿色食品的价格和效益要增长,“长”是指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产业链条要长,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把“绿色食品之都”品牌叫响全国,把我市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促进我市由绿色食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加工大市转变。绿色有机食品种植面积达到160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47%,产量达到1028万吨。绿色、有机、无公害畜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只),年产量40万吨。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达到88家,年加工量22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