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龙江“金字招牌”“绿色”造——本届哈洽会,再次见证了我省绿色食品的魅力和实力。走进哈洽会展馆,现场最热闹、洽谈最火爆的就是我省绿色食品所在的A馆。开幕当天,就有3万多名客商、参观者来到这里。这些热闹,也折射出我省绿色食品产业的绝对优势。
与市场共舞 农产品变身健康新食品
在绿色食品产业馆牡丹江展区,来自海林的中国北味集团的展位格外突出,北国农村常见的“板杖子”圈围的展台上,盛开着一丛丛黑黑的木耳、白白的猴头菇,一袋袋的培养基让人对这些食用菌的“来历”一目了然;成品展台上,除了常见的各种干品、压缩品、即食品,包装精美风味迥异的各种蔬糖、酥糖、果仁酥、软糖,分外抢眼。该集团董事长齐振东告诉记者,这些猴头蔬糖、山核桃酥糖、黑木耳软糖是公司去年推出的新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市场热捧,直到现在企业还在赶去年的订单。“这个系列产品最大的成功就在于把食用菌从传统的菜变成了市场喜爱的功能化健康食品。”齐振东高兴地说:“我们的理念是做市场,在市场的指挥下坚持不懈地深加工。”
北味的思路在展馆内并不孤独。在我省绿色食品主题展位上,记者看到了许多新鲜面孔:来自大庆的绿色大拌面;类似独立小包装咖啡样的香草豆浆粉、红豆小米豆浆粉;经过提纯压片加工的即食峰王浆、蜂花粉压片每片独立包装,还有独立小包装的蜂蜜、蜂胶,都处处彰显着我省绿色食品与市场的贴近。
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了解到,通过市场拉动,近几年我省绿色食品开发日益品牌化、系列化,越来越贴近市场需求,由传统农产品加工向现代健康食品领域拓展的势头很猛。全省现有绿色食品加工企业520个,深加工产品比重由5年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以上;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数量达10550个,全国每8个经过认证的产品中就有1个来自黑龙江。
挺进商超物流 全产业链控制品质
“过去觉得自己‘屯’,不愿意宣传,如今,经过最初的拼加工和拼包装,企业家们已认识到,竞争已发展到拼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和企业的文化与理念阶段了。”鹤岗市农委主任庄乾义说,今年他们来参展的18家企业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宣传热情让他都诧异,交流之后才知道,这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们观念变了。
以果蔬精深加工为主的北大荒集团大什食品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把记者吸引到其展位的,是该公司精美醒目的宣传画——冻干三莓,纯天然有机食品。副总经理张冠群告诉记者,公司此次参会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开拓冻干三莓系列产品的国内市场,二是推介新产品——免洗蔬菜。“我们的路子不是单纯找经销商,而是要开自己的连锁生鲜超市,确保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张冠群说,这样做虽然成本很高,但我们认为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黑龙江的好产品做出来。
阔步迈向高端 给特产“兑现”特价
优质不优价——我省欣欣向荣的绿色食品产业曾经历的尴尬局面,在本届哈洽会上出现了松动。
在展会现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朱佳宁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绿色食品开发迈向高端市场领域的产品不断增多,精品绿色食品的价格也越来越“质价相符”。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后起之秀”的蓝莓产业,像大兴安岭超越野生浆果开发有限公司精品包装的蓝莓果干,净含量50克市场售价150元,比普通产品贵两三倍。同样产自大兴安岭的一种蓝莓干红,一瓶就卖到上万元。最先开发的绿色食品大米,也频现高端市场,如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月光米”,每公斤售价56元,来自五常的一种有机大米,每公斤售价高达90多元,但仍很受青睐。
企业的高端产品与市场的高品质需求终于对接。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不再价格优先,而是重质量重品质,这为高端绿色食品的开发带来了春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