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海伦市福民乡永兴村有个名人伊天丰,很多人都叫他“伊疯子”。“伊疯子”是一名79岁的退休教师,精神一点毛病都没有。大伙说他疯,是因为他痴迷义务植树50余载,口挪肚攒、勒紧裤腰带攒下点儿钱就去植树,欠下一大堆外债不说,他还立下遗嘱,把50多亩价值200多万的林木无偿捐献给村里。
然而,就是这位身价百万的老人,他家却住着村里最破旧的茅草房。错落有致的篱笆小院虽然不失干净整洁,但泥瓦房灰暗的色调已经显示出它历尽几十年的沧桑。推门进入室内,用家徒四壁这几个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斑驳的墙壁简单地涂抹了一层白灰浆,地面上是灰秃秃的泥土,唯一的家具是一件30年前手工制作的老式炕橱。
伊天丰在村小学教学时,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他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植树。从1960年开始,他就开始在村里的沟洼壕甸植树,从未间断过,村里的沟沟坡坡几乎都被他栽满了。现在,老人所植树木已达50多亩,近百万株,总价值已超过200万元。50年来,每到植树季节,他都要和大山为伍,与林木为伴。问他为啥要栽树,伊天丰说,当年村里四周都是荒山,每到下雨的时候水土流失特别严重。为保住山上的水土,他就开始种树,他要让家乡的山水长满绿色。
然而在当时,村里人根本无法理解他的远见卓识,他的行为只能被当作笑料。伊天丰顶着各方面的压力,怀着对绿色、对大自然的深情厚意,自己花钱买树苗在荒弃地上栽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兴村的土地上遍及了他植绿的足迹,洒满了他艰辛的汗水。老人像一名绿色的使者,永不停息地播种着绿色的生命。
伊天丰的日子过得很俭朴,为了植树,多年来几乎用尽了自己的工资。伊天丰夫妇有6个儿女,上世纪70年代,他的月工资只有30多元,这对于维持一个8口之家已经很艰难,可是为了植树他却很慷慨,每次买树苗都要花掉百八十元,那相当于全家几个月的生活费。
今年年初,在哈市工作的孙子给他邮寄来5000元钱,让爷爷用这钱把房子维修一下,可是老人却拿这钱买了树苗。有人问他,有钱为啥不还“饥荒”,却买树苗呢?伊天丰说:“饥荒可以慢慢还,栽树却不等人啊!”伊天丰的一位老邻居清晰地记得,一次,他到伊天丰家去串门,正赶上伊天丰两口子吵架,原来伊天丰的老伴准备了二十几块钱打算买盐下酱,没想到让伊天丰拿去买树栽苗了,眼看要下酱了却没钱买盐,老伴能不和他急吗?
“自从认识伊老师,这么多年来了,别看他是个教师、挣现钱,可从来没见他骑过自行车、戴过手表,他家实在是太困难了,都是因为栽树闹的。”邻居们非常了解他家的情况。
“见过傻的,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对于个别人的“流言蜚语”,伊天丰毫不在乎,依然做着他的绿化工作。老人一直有一个心愿,他有生之年,还要再拿出20年的工资,作为义务植树的费用,把永兴村更多的土地栽上树。
经过50多个春秋,村前的一片樟子松林,已是青翠挺拔、绿色成荫,直径最粗的已达40公分。一位外地客商看好了这片树木,想出6万元买下,而伊天丰坚决不卖。他说:“我栽树不为钱,就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环境秀美的生存空间。我也没什么财产可以留给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只能给永兴后人留个乘凉的地方,给他们留个美丽的家园。”伊天丰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种下的树,花钱买不行,但若真是需要,他却可以无偿赠送。几年来,福民乡的中小学、乡政府、敬老院,都从他那里得到过免费绿化树苗,伊天丰不但不要钱,还要赶过去亲自给栽上,并指导怎么浇水,如何管护。村里新农村建设绿化用的树苗,全部是他无偿赠送的,而且大部分都是他亲手栽上的。他不图别的,就担心他的树苗落地不能生根,因管理不善白白死掉可惜。
伊天丰植树造林造福村民、荫及后人,而且劲头不减当年,村里有人要出钱买一块最硬的石头,为伊天丰立个高碑,刻上他植树造林的功绩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示后人。他说:“我的碑已经有了,绿荫是碑,青山是碑,那些树木都是我高耸的碑。”
这么多年来,伊天丰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加入党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一直没有机会踏入党组织的大门。古稀之年,老人对党的感情更加强烈,想在有生之年投入党组织的怀抱。于是,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3年,71岁的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为了把这些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林木永远地留给永兴大地,2004年,伊天丰不顾家人的反对,亲笔立下“伊天丰义务植树遗嘱”,毅然决定把自己50年来辛辛苦苦栽植的价值200多万元的林木全部无偿捐款给村集体。老人说,植树既是绿化祖国,又能美化生活,而且还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何乐而不为呢?“只要我活着,就会把树一直栽下去。”
如今,已是79岁的伊天丰还在日复一日地在山林间走来走去,护林养树。岁月的痕迹已经深深地刻画在老人的脸上,但是他手里的铁锹还是那么光亮。
一棵树一个故事,一片树林一段历史。愿老人的生命之树常绿,青山依旧在,天丰永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