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8日讯 他们坚信,网络精英之后,自己将是下一代财富英雄。
即使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的节能服务是干什么的。这个行业忽然迎来“史上最温暖”的春天———去年起,国家密集出台奖励、减免税等多项政策扶持该绿色环保行业发展,这些政策多在今年施行。
政策的受益终端———我市27家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却无暇为此庆祝。利用这些政策融资、获减免税……对这些中小企业来说没一件轻松。但他们雄心勃勃地认为,有朝一日,他们终将成为被其他行业仰止的“绿色巨人”。
“绿巨人”梦想
十几年前,王志东们在中关村写程序的时候,刘立涛们正在哈工大或某个大学的实验室研究节省能源的技术。刘立涛现在是哈尔滨东龙自动化技术公司总经理。同网络公司一样,节能公司的创始人大多也是带着自己的技术创业。只是网络的春天早来了10年。
如今,节能服务的春天终于现身。今年4月,大唐黑龙江节能服务公司等12家在哈公司获批进入节能服务“国家队”,成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至此,我市先后两批共27家公司跨入节能服务“国家队”,占全省的84%。
对这27家公司来讲,获国家备案,不仅表明其技术、服务等达到“国标”,还意味着可获更多资金支持,和更多成为“绿巨人”的希望。根据规定,入选“国家队”的节能公司在2011年1月1日以后签订合同并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为用能单位每节约1吨标准煤,可获中央和地方共计300元的财政奖励。
进入5月,黑龙江鼎新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哈尔滨科莱地温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君林有限公司和黑龙江国德节能服务公司共获得中央财政“国家首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716万元奖励支持。此前,他们分别对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进行了冷却循环水热能回收利用等节能技术改造,实现节能近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8万吨。
真金白银的奖励让更多节能服务公司雄心勃勃。东龙公司正在洽谈的一个项目,年节约标煤可达8万余吨,此一项的奖励资金就可达2400万元。“其实,我们更主要的收入还是通过专业节能技术和科学管理,帮助用能单位省煤、节电,再与用能单位分享节约所获效益。”总经理刘立涛说。虽已被尊为哈市此行业的前辈,东龙也仅有12年历史。适逢政策扶持,东龙铆足劲要在三五年间将年项目额由1亿元提至10亿元。随后的项目迅速复制将带来几何增长,“绿巨人”之梦并不遥远。
“能源短缺、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紧迫”显然是节能行业的雄心催化剂。在不久前市发改委举办的节能服务座谈会上,10余家节能服务公司“诉苦”时提到了种种问题,但没有人说缺市场。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节能服务项目额可达80亿元。
“市场太广阔了”,哈尔滨力源高新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晓东说,在哈尔滨,所有单位都需要照明、供暖,工厂企业的用能则更多,这些都是节能服务公司潜在的市场。另一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黑龙江、哈尔滨的节能空间更大,因为一线城市的节能改造起步更早,已经达到一定的节能水平,而冰城还有很多“节能处女地”来成就他们的绿色梦想。
不在筹资,就在筹资的路上
和当年手持商业计划书四处融资的张朝阳一样,节能公司不是在筹资,就是在筹资的路上。
“有技术、有项目、有合同,缺资金。”国德负责人感慨。哈尔滨的节能服务多以“合同能源管理”形式进行,即由节能公司100%垫付设备改造、管理的投入,实现节能后,分享效益。一般节能公司投入资金的回收周期为三四年,一个项目做完,资金还没回来,下一个又开始了。资金缺乏,是90%以上“绿巨人”在成长中的烦恼。27家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数做项目的资金来源都是自筹。实在缺钱了,就卖房、卖车。
鼎新公司的“不差钱”一直让众多同行眼红。鼎新业务领域较宽,在其他领域的资金可“支援”节能服务项目的初期投入。而其他公司则没有强大的后盾,寻找资金支持成为主要功课。
我市几家节能公司与风险投资的接触均无疾而终,本地节能公司认为其投资判断存在地域偏见。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向银行。
国德目前正与光大银行联系项目贷款。此前,他们分别与商业银行、兴业银行等进行接触,银行最初对这种与环保项目挂钩的“绿色信贷”都表示出很大兴趣,但贷款始终不成。
问题出在贷款抵押上。节能服务公司主要以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或提供相应节能技术、产品,“做服务的大多没有工厂,也没有房产。”国德负责人说。但银行认为,无论多好的市场、多可靠的项目,都不能缺了最可信的抵押———房产。
东龙曾到多家在哈银行贷款,希望以项目作抵押,获得项目前期的资金支持。动辄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节能项目额,让很多银行兴奋,可临到签约,银行总会问“有房产抵押吗?”“哈尔滨目前还没有以节能项目做抵押成功贷款的先例。但其他城市有很多。”东龙在北京做项目时就获得过“绿色信贷”。
在市发改委的联系下,光大银行与10余家节能服务公司前不久开始探讨开展以节能项目为抵押的“绿色信贷”。光大银行黑龙江分行中小企业部负责人谨慎地表态,银行正在调研,希望拓展该业务。与此同时,兴业银行、哈尔滨商业银行的调研正准备展开。
“项目在等着,我们最希望的就是银行能够快点,再快点。如果政府能帮助我们搭建信用平台,可能对银企来说,就都简单了。”国德负责人建议。
非诚勿扰
对于年幼的“绿巨人”,资金短缺是缺水,诚信环境不佳则是乏氧。
企业诚信环境欠佳,让很多节能公司合作前不得不打出“非诚勿扰”告知牌。甚至不约而同地提出“两不做”:个人企业不做,小型企业不做。因为担心个人和小型企业的资信难以保证。节能服务多是在产生节能效益后才获得收益,而且收益以双方共同核定的节能率为准。如果合作伙伴没诚信,他们将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
即使合作者是大型国有企业,很多节能公司在签约前也要对对方进行“诚信认证”。就算事前功课准备充足,他们也碰到过赖账。刘立涛曾遇到项目进行中用能单位换了领导,“当时手中有合同,可向新领导要账也是比较困难的。”此后,东龙对用能单位的“诚信认证”,不仅包括良好的信誉、充足的资金,甚至还有领导的任期。
为防合作方成“老赖”,一些节能公司在合作中开始争取节能服务中的项目运营权,比如供热节能改造后,他们希望用能单位的供热由其负责,如果赖账就停热。“等社会建立起企业诚信档案,我们就不用这么小心翼翼了。”刘立涛说
27家节能公司都认为最为理想的合作对象是各级政府部门。与企业相比,政府部门的领导节能意识更强,而且诚信度更高。哈尔滨应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开始与市路灯管理处合作,对香坊区的全部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和管理,今年4月,应通顺利获得超百万的季度节能收益分成款,其负责人对合作十分满意:“在节能率认证上,双方很快能达成一致,而且不用担心政府赖账。”
与政府部门合作,节能公司基本省略了“诚信认证”环节,同时项目的可复制性还很强。东龙已由初期与企业合作逐渐转向与政府合作。目前,他们正在洽谈与绥化市的合作,力图建立“为政府提供节能咨询、规划,然后引入资本进行节能运营”的合作模式,并不断将这一商业模式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复制下去,这样基本规避了合作者不诚信带来的损失。
税收扶持的囧等待
科莱总经理郭呈元在哈高科技创业中心的办公室极为简朴。房间内最显眼的是一套精致的茶具和一摞文件。“这些文件都是国家针对节能服务出台的优惠政策,饮茶让我保持耐心。”他说。
掌握政策及时,让科莱第一批进入“国家队”,并第一批获国家技能奖励资金。但拿着从网上下载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他告诉记者,这个目前还没享受到。
通知要求,为鼓励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力度,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暂免征收营业税,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
据一家节能公司负责人计算,其由此获得的减免额度大约占利润的1/3到1/4左右。但前不久,他拿着网上下载的通知到省、市税务部门询问“可否获得减免税”时,得到的答案是尚未获得上级通知,或目前使用的国家税务总局的程序里没有这一项减免。他认为,既然有政策,或早或晚,他们都能享受到,只希望等待的时间不要过长。
面对27家节能公司的这份等待,市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唐建国表示,将联合省发改委出面与税务部门联系,帮助节能公司尽早获得政策规定的减免税。“希望尽我们所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因为他们干的是带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事业。”他说。
未来已开启,你我无法预知。
“绿巨人”的创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使步伐刚好踩到上下倡导节能环保的节奏上,无论多迫切,许多环节还是让他们必须等待。从产业政策的实施到产业环境的改变,如果等待少些,他们的成长速度也许更快。谁能否认,他们中会出现未来的张朝阳、马云;谁能确定,人们渴望的蓝天碧水与“绿巨人”的成长无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