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黑龙江干线公路5年改造9616公里 访省公路局局长朱金玉
2011-06-20 14:18:55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勇 杨林川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20日讯(高勇记者杨林川)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成效显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边疆省份,我省克服了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薄弱等实际困难,全面提升干线公路路况和养护规范化管理水平,为发挥我省国际公路运输大通道的区位优势和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为此,记者采访了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公路局局长朱金玉,他着重向记者介绍了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记者:我省正在实施的“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工程,今年已进入收官之年,我省的路多了,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任务也会越来越重,您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

  朱金玉:三年决战建设任务完成后,除大兴安岭地区通一级公路,其余12个地级市全部通高速公路,64个县(市)中的34个通高速公路;其余县(市)、省内重点旅游区、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地区、所有沿边开放口岸、边境互市贸易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全省乡(镇)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面公路。届时,我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4000公里,高等级现代化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建设越多,养护任务越重,公路建设大发展、快发展,对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请您谈谈“十一五”期间,我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效。

  朱金玉:“十一五”期间,我省共投入小修保养资金32.85亿元,投入大中修改造资金72.48亿元,改造里程9616公里,改造面积315万平方米;投入2.85亿元,实施安保工程;投资9.03亿元,完成危桥改造维修36129延米/510座;公路绿化新植乔木2086.6公里343万株,美化香化21074.6公里,美化香化里程达81.5%,可绿化路段实现全部覆盖。公路养护MQI和优良路率稳步提升,全省公路路况明显改善。

  路政管理成就显著:共检测货运车辆1012万辆,查处超限车辆55.1万辆,卸载车辆17.6万辆,卸载吨位95.5万吨,全省超限超载率下降到4.2%。因车辆超限引发的交通事故率年均下降15%左右。2010年9月,省公路局路政许可大厅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同时,截至2010年底,我省共建成国家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5个,全国交通系统文明行业3个,省级文明单位(标兵)162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1个,省级青年文明号86个,国家级文明样板路2条。目前,全系统已建成各级各类文明单位1752个,占全系统应建单位总数的98.4%。 


  记者:今年是每5年一次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年”,迎“国检”对我省公路养护与管理有哪些促进作用?

  朱金玉:“十一五”以来,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要求,省交通厅高度重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公路养护管理水平逐年提高,通行能力显著增强。为迎接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加大投入,全面整治路面病害、危桥、路容路貌,全省公路养护与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一)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公路养护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省月巡、市周巡、县日巡巡查制度,成立五个工作组,将全省划分为五个片区,对全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实行包片巡查,采取常规巡查和突击巡查的方式,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全省推进。二是养护资金实行计量支付,制定下发了《黑龙江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切实执行合同管理、工程监理和质量签证制,确保养护工程施工质量。三是加强预防性养护投入,实行规范化养护作业,节省公路周期养护成本,保证公路养护质量。四是实行绿色养护,选择低排放的机械设备和低污染的材料进行养护作业,养护材料尽可能循环利用,构建绿色、环保、和谐公路。五是加强养护评比工作,修订完善《黑龙江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竞赛评比办法》,分层级对地(市)公路处和站(段)进行考核评比,每年中期和年末开展两次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省,兑现奖惩,有效地调动各地的积极性,促进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

  (二)加强桥梁养护管理,桥梁安全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行桥梁养护工程师制度,全面及时掌握桥梁技术状况,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公路桥梁安全运营。一是积极运用公路桥梁管理系统,科学编制和调整桥梁养护计划,使桥梁技术档案全面实现电子化动态管理。二是明确责任,要求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始终把桥梁养护、安全管理作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桥梁养护管理各项工作,全面推行桥梁养管责任制,将每一座桥梁的养护和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确保桥梁养护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和规范了桥梁管理工作的各项程序,并严格执行。四是强化桥梁检查工作,建立省、市、县三级桥梁养护工程师管理体系,保证日常检查、经常检查、定期检查频率,对三、四、五类桥梁安排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特殊检查,对排查出的危桥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置。五是定期举行桥梁工程师培训班,提高桥梁检查及危桥加固等工作水平。

  (三)加强危桥改造、安保和大中修工程,路网通行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安保工程和大中修工程,使我省干线公路抗灾保通能力明显加强,减缓了公路病害蔓延发展的势头,公路通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四)加强公路绿化美化,行业文明形象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和香化美化工作,各地达到了乔冠、花草相结合,高低错落层次分明,三季有花的立体公路绿化效果,真正构建了“畅、洁、绿、美、舒”的公路交通环境,树立了公路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加强科技研发应用,预防性养护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我省寒区特点及我省实际,认真做好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一是积极推广应用碳纤维加固桥梁、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修补等新技术。二是购置路况检测车,委托检测机构对路况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制定公路养护计划,加强公路全面养护、预防性养护、科学养护,使公路使用年限达到设计标准。三是加大对白色路面和黑色路面补裂缝工作力度,沥青路面灌缝应用改性合成沥青,水泥路面裂缝修补应用道康宁材料和设备,采用冷补料修补坑槽。在科学养护、机械化养护方面积极研究探索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伊春新青公路站自主研发的路面灌缝设备和切缝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并申报了专利;双鸭山宝清公路站等许多养护单位应用美国道康宁灌缝技术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快速修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技术储备。四是在公路养护中,不断推广和应用改性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冷再生、稀浆封层、各种纤维、锚喷技术、旧路标线清除等预防性养护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养护科技含量,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

  (六)加强应急抢险工作,公路安全畅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及时下发《国省干线公路防汛保通工作通知》、《国省干线公路冬季养护工作的通知》,把公路保通作为全年养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七)加强养护体制改革,干部职工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对干线公路管理机构实行改革。管养国省干线公路里程超过100公里的县(区)分设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两个管理站,其他管养国省干线公路较少,里程不足100公里的县(区)只设农村公路管理站,国省干线公路由农村公路管理站代养,相应经费核拨到农村公路站。通过改革,目前,全省管养干线公路站段有45个,其余58个站段的干线公路全部由农村公路站代养,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管理职责,精减了机构,降低了行政成本。二是创新机制,调整了养护资金拨付渠道,实现小修保养资金计划下达到县,资金拨付到县,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层层挤占挪用养护资金问题,有效发挥养护资金投资效益,调动了基层养护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建立职工身份置换机制。根据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职工年龄偏大、退休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从保持稳定和改善结构的角度出发,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办法,具备事业编制的老职工退休和个别人员调出后,新招收人员一律按照合同工管理,逐步减少事业编制人员,用换血的方式,实现人员身份置换的平稳过渡。

  朱金玉告诉记者,五年来,全省公路养护管理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始终遵循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养护理念,对公路养护管理提早统筹规划、尽早下达计划,保证了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有序实施。科学合理安排国省干线公路小修保养资金,实行计量拨付,专款专用,确保到位资金全部用于养护工程。完善制度法规保障体系。根据《公路法》,我省制定了《黑龙江省公路条例》、《黑龙江省农村公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及《黑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规定》等地方政府规章,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指导、规范公路养护管理,推进养护管理的规范化进程,逐步实现养护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和新机制的需要。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