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林口县古城镇一些村村级债务问题严重
2011-06-21 10:54:50 来源:生活报  作者:杨晔 吴利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日报6月21日讯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拿到“村级债务”这个范围来说,就生出许多难题和无奈。对于林口县古城镇马路村、长安村的一些村民们来说,更是没有看到这种“天经地义”。这两个村欠村民们钱,当初借债的人,从壮年步入老年,不仅二十年来一分没还上,村民追讨至今,何时还款,依旧没有眉目。20日,记者到林口县古城镇马路村、长安村等地,对这里严重的村级债务进行了采访。

  利滚利的债务

  2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了马路村村民任衍玉家。提起村上欠自己的钱,今年62岁的任衍玉情绪非常激动:“村上借我钱时,我才四十多岁,现在我都62岁了,可是这几千元就是要不回来!”

  任衍玉说,1992年,当时的村书记刘忠信以村委会的名义向其借6000元钱用于改造农村用电,月利息是3分钱,当时刘忠信保证“不会差事儿,转年就能还上钱。”这一个“转年”,就转了20年。

  2008年,任衍玉和村民倪和林因村上欠钱不还,将马路村村委会告上法庭,任衍玉和倪和林胜诉,起诉书上说了,判决生效后30日内给付。然而,又三年过去了,连本带利4万元,他们还是没拿到。法院至今没有执行。

  通过法律途径讨要债务未果,这让两人很是郁闷,也让别的村民对法律失去了信任。

  而这种事情不仅发生在这一个村。在长安村,当年村领导以每月2分利从村民周培洋手里借走现金15000元,这么多年别说是还利息,就是本金也一分钱没有见到。周培洋的妻子说,原本看任衍玉官司打赢了,能看到点还钱的“亮儿”,可是却是那种状况,想起这笔被欠的钱,心就咯噔咯噔的。“我们的钱,欠到何时呀?”

  听村民说,县法院执行庭的法官17日还到马路村来了,想研究一下执行欠款的事情,因为没有找到村主任,只好回去了。

  任衍玉的老伴说,当年借给村子里的钱,是自己一筐一筐从地里背西红柿卖的钱,“那是我们口挪肚攒的,怎么就不给我们了呢?”

  倪和林的妻子有病做手术,都是借的钱。“今年种地用的化肥、种子、农药的钱,都赊欠着呢。”倪和林嗓子哑哑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马路村、长安村等村子,每个村都有十几户农民在上世纪90年代以二分利、三分利被借过钱,欠钱数额从几万元到几千元不等,如果按当初的利息计算,村上欠村民钱的总数,已经达上百万元。

  原村支书的苦恼

  刘忠信是原来马路村的书记,曾经在1989年到2001年、2007年到2008年两次担任村支书。也正是他任职时,欠下很多村民的钱。可是提起这些钱,刘忠信也很是烦恼。

  20日,记者在马路村见到了刚刚伺弄地回来的刘忠信。

  刘忠信对于欠倪和林、任衍玉、孙勇武等村民的钱都承认。可他也道出自己的委屈,村里也欠自己的钱,借钱也实属无奈。

  他举例说,1997年马路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要修路边沟并安装路灯,但村里没有这笔钱,马路村委会只好以利息3分钱的政策找村民借。仅村民孙勇武就借了两次,到现在还没有把钱还上。“不这样,上级领导不愿意啊。”因为借钱的事情,刘忠信几次和镇里领导弄得半红脸。马路村是镇里比较大的一个村子。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期间,卖公粮不少。可是算下来,村子财政经常是“倒挂”。据他介绍,有一年村里农民卖粮卖了41万元,结果村里需要交到镇里的提留款、人头税等等,一算得48万元,一年下来,村里反倒欠镇上7万元。

  每次县里搞形象工程,都让刘忠信寝食难安,村里没有钱,还得琢磨怎么能完成上级的任务。有时候他一宿一宿睡不着。欠村民的钱,也让2001年卸任的刘忠信心怀愧疚。2007年,刘忠信再次担任村书记,虽然没有新的债务出现,但尝试还给村民一些钱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刘忠信告诉记者,村集体欠农民钱的事,并不是马路村特有的现象,古城镇18个自然村,只有一两个村子不欠村民的钱,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欠款。

  马路村中还有一些村民欠村集体的钱,清欠还有个盼头,但有些村子村民不欠村里的钱,只有村子欠村民的钱,这样的“空壳”村,更让村民索债希望渺茫。

  村里镇上的无策

  欠村民的钱,迟迟还不上。村里、镇里又是如何打算的呢?

  20日,记者找到了正在地里忙乎的现任村支书司宝成。面对村级债务,司宝成也是一脸的无助。

  司宝成说,村集体欠这些农民的钱,连本带利合计140多万元,这个巨大的债务包袱,村里根本扛不起。村上没有什么工业项目,更没别的来钱道,仅有的60多亩烤烟地,从2008年才开始以每年每亩200元的价格承包出去,这点收入仅够维持村里必要的开支,根本无力也无法考虑如何还农民这些钱。每次有农民来要账,司宝成就只能向镇里打报告,可镇里迟迟没有回音。司宝成告诉记者,在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村里一点儿机动地都没有留,此后出生的孩子,嫁过来的媳妇都没有地。如果有机动地,还钱也有个途径。村民有欠村里钱的,合计合计也差不多四五十万元了,如果追回这笔钱,也能还农民一些钱,可是要没有镇里决策,向村民清欠根本无法实施。“看看上级能有什么政策吧,村里也只能挺着了。”

  20日上午,记者跟随几名村民到古城镇政府追问还款的事。古城镇党委书记付君杰跟村民说,先让村里制定个还款计划,至于机动地的问题,他会向村里反馈的。但他表示这很困难,“如果好解决,欠钱的事情不早就解决了吗?”

  面对镇领导的答复,村民们很失望。他们表示,现在村里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制定计划有什么用啊?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