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种植的黄瓜
生活报6月22日讯 近几年,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催生了有机蔬菜的种植与买卖,但由于有机蔬菜对种植、存储、运输的要求非常高,并且产量也比较少,使有机蔬菜竟成为当下的“奢侈品”。日前,记者来到了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乡的菁菁山庄,体验了一把购买有机蔬菜需要付出的奢侈。
交10万保证金才有资格买菜
在菁菁山庄里种植的蔬菜是不随便卖的,这里实行会员准入制,买菜者需先交纳10万元的保证金,成为山庄的会员,才有资格吃到这里出产的有机蔬菜。10万元的入会门槛让普通市民咂舌,但在菁菁山庄负责人李红看来却是物有所值。
李红介绍说,他是2008年开始种植有机蔬菜的,之前光是土壤就经过三年的养生。当年,为了证明自己种植的是有机蔬菜,他特意到北京陆桥质检认证中心认证,并取得了该中心颁发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有了专业的认定,再加上客户的口口相传,山庄没打过广告,就慕名来了100多人上门订菜。李红说:“在和客户签订买菜合同时,我对客户说,我生产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菜什么时候下来,就什么时候送,不能催,只能等着。”
3年来,李红30个温室大棚所种的蔬菜都被订购一空,并且还有100多人签完了合同,翘首等待着李红扩建大棚,好吃上放心的有机蔬菜。
会员可随时上门“检查”
李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来看”。李红说,“有机蔬菜必须得随时经受住考验,山庄随时接待准会员和会员上门‘检查’,他们看完了都很满意,不用我说,自己就入会了。”
“开始我不相信,就突击来看了几次,但每次来看都看到工人在用手拔草,蔬菜也堆放在菜窖里,没有使用任何保鲜剂,现在我相信这些菜确实是有机的。”菁菁山庄的会员孙先生说。
有机蔬菜给会员送上门
李红说,他种植的有机蔬菜都是采用上门配送的方式销售。每个周末,李红的运输车就拉上蔬菜按会员登记表上的地址,一一送货上门。“一般每周都送6样蔬菜,会员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会每样蔬菜送去两斤。会员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山庄专门的网站上提前下“菜单”,但根据合同规定,每样蔬菜不得超过要配送份额的一倍重。每个月,会员还会收到两次有机猪肉,秋季还会配送鱼,一年有200斤的有机稻米。”李红说。
产量少 高成本催生“奢侈菜”
记者了解到,有机蔬菜因其生产方式很原始,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要用有机肥,不使用任何催产剂、杀虫剂,长草了全是人工除草,昂贵的人工费加上虫咬等因素造成的低产量,直接导致有机蔬菜的价格比一般蔬菜高5倍,就算成为会员,菜价也比正常贵2倍。
记者在菁菁山庄的温室内看到,豆角秧上长了白斑,黄瓜秧上长的黄瓜也不算多,有的还弯弯曲曲的。这些在李红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儿了,不必去管。“添加剂一喷,杀虫剂一打,豆角秧虽不生虫了,但黄瓜豆角也就有毒了,这样只是产量低些,有些损耗都是自然规律。”李红说。
土壤稀缺让有机菜难降价
有机蔬菜不仅价格贵,土壤的稀缺性也让蔬菜成了“奢侈品”。省农委经济作物站一名专家说,有机蔬菜必须是在没有被污染的土壤上长出来的,哈市郊区这样的土壤非常稀缺。一些土地常年上化肥,地表下的30厘米土壤层内积累了大量的尿素,土壤层都板结了,想种出有机食品是根本不可能的。按照有关要求,耕种有机食品的土地,其农药、重金属残留必须达标,国内绝大部分已被化肥、农药污染的土地,完全降解需要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所以有机蔬菜不是想种就可以随时种的。
这名专家表示,当下一些食品上标注着“绿色”、“无公害”字样,但这些都不是有机食品。“在国内,绿色和无公害食品都允许有限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但这些在有机食品领域则完全被禁止的。”
“有机种植”
将成为一种趋势
经过对冰城市场消费有机蔬菜能力的考察,李红认为“市场巨大”。“目前在哈市工商局登记的、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超过十万人,这些人都会是我潜在的客户,以后随着这些人的逐渐加入,会员卡的价格会越炒越高。”李红说。
而在省农委专家看来,“有机种植”现在还是发展初期,目前只能是“小众”受益,但随着中国农业从现代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后,生态农业技术的成熟和规模的扩大,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从而让有机蔬菜成为寻常市民家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