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3日讯(记者岳云雪 孙晓锐 顾少宇) 近年来,大庆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和群众工作部,构建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四级网络,率先推进公安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六调联动机制”,多元化化解社会矛盾……实践中,大庆市创造了社会工作的“大庆模式”。
据大庆市委社工委常务副书记徐玉山介绍,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大庆市以大社会、大民生思维全盘谋划社会管理格局。提出了基本民生、小康民生、现代民生的“大民生观”,勾画了“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生态和美”的“五和”生活愿景。健全地企大事共商机制,与油田企业达成社区共建、资源共享共识,辖区公共资源打破“围墙”。
针对创新难点在基层的实际,大庆市通过建立“六调联动”机制、加强社区建设、延伸工作手臂、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等五种形式有效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心下移,夯实了基础。整合群众工作资源,建立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群众团体调解、行业协会调解和中介组织建立“六调联动”机制。推进城市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将就业、救助、文体等21项功能全部进入社区。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站试点,下移市县工作重心,前置服务平台,延伸工作触角,为基层解困、为群众解难。指导让胡路区和龙凤区开展“农村社区化管理运作模式”和“农村社区民生服务站”工作试点。对全市58个乡镇、483个村、29个街道、225个社区实行“四定”目标管理,增强基层班子整体战斗力。
抓发展,惠民生,打造宜居环境。大庆市每年投入50亿元用于民生建设,通过全力推进富民、素质、创业、健康、安居、保障、畅通、环境、文化、平安“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构建“大民生”格局,让人民生活更幸福。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十位一体”、农村“六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五险扩面累计净增98万人次,实行全民医保;基本卫生保健覆盖城乡,三级医院领办社区卫生模式全国推广。大庆成为全国42个相对富裕城市之一。
和则兴。大庆市通过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增长,城乡建设历史飞跃,公共文明指数全国领先,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社会秩序安宁稳定,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增强。大庆也成为全国具备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三城”品牌的七个地级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