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记者 李博)“老人的奉献,已经不仅仅是在财富与道德之间的简单选择,而是以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对教育公平、民族未来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这是“感动哈尔滨”委员会给予方正县会发镇关工委副主任王世恩的颁奖词。
几十年来,王世恩捐助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有很多,在诸多的感谢信中,从太行山区而来,从河北沂蒙山区而来,从雪峰山区而来,从西藏墨脱而来,从特大冰雪灾区的南方而来,从汶川地震的废墟而来……
一位受到王世恩资助的特殊学校的学生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有双耳,却无法聆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我们有头脑,却不能进行常人的思考,有的甚至永远学不会一加一等于几。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是您向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为我们解决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使我们能够继续在教室里学习。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种无私的爱,我们将牢牢记在心里。
大风,扬沙,能见度不足500米。这样的恶劣天气,王世恩老人,扯着一个塑料袋子艰难地挪动着散乱的步子,出了这个小区,又去那个小区,走过这条街道,又去另一条街道,一天给附近不远处的废品收购站送了3趟破烂……这位林业离休老干部用退休工资十几万元援助贫困儿童上学,用捡破烂换的钱,资助那些特困的孩子们。
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不下饭店,基本不买新衣服,脚上经常是一双旧布鞋,身上是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衣。每月900元的退休金,除留下350元的生活费,其余的全部捐出。王世恩老人常说:“我是党员,为党分忧,为孩子解困,我责无旁贷。”
2000年,王世恩被宋庆龄基金会《孩子天地》杂志聘为黑龙江工作站副站长,这工作没有任何报酬,可王世恩干得很欢。为了能让当地孩子看到《孩子天地》,他先后花了6000元购买杂志,送给方正县8个乡镇的学校和部分幼儿园及其他县区部分学校。
2002年,为了表彰王世恩推广《孩子天地》的工作成绩,宋庆龄基金会奖励王世恩3000册价值10500元《孩子天地》杂志,并表示可将上述杂志卖掉作为工作补贴。但王世恩把这批书全部捐给了哈尔滨市教育局和县乡教育部门及小学。
王老认为,现在孩子再也听不到枪炮声,看不见当年的瘟疫灾难,应多让和平的阳光照耀着他们健康成长。
王世恩老人每年到全县84所中小学校宣讲爱国主义,配合学校开展民族气节、革命传统和尊师爱校等养成教育。靠山小学离王老的住处有一百多里,下了车后还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老人累得气喘吁吁,因为体力透支,老人摔倒了,膝盖抢破了,胳膊也划破了,但老人还是坚持走到靠山小学,按时为师生做《人生该怎样度过?》的演讲,使师生们深受教育。
王老鼓励师生多读书,送给师生们一副对联:国家日新月异,知识须要常更新,学习何尝有止境,应该终身读书不懈怠;世事斗转星移,情形必然多变化,追求岂可无雄心,故而一生受教莫迟疑。
2000年6月20日,王世恩老人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学院签写了协议,公证了留给子女的遗书,死后遗体交由哈医大基础学院供学生作病理研究。“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如今已82岁的王世恩,依然践行着自己的这份信念,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