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5日讯 同江市旅游业自1999年开始以来,充分发挥口岸、民族、生态等资源优势,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同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今年的同江市经济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争创旅游名镇,打造“赫哲第一故里、北方旅游名镇”品牌的战略部署。截至目前,同江市注册的旅游企业达到14家,在同江市经营的外地旅游企业达到21家,与同江市有密切业务往来的旅游企业达到68家,旅游经营主体共计88家。旅游从业人员逾2000人。
同江已成为我省旅游观光的新亮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极大地拉动了交通、住宿、餐饮、购物、通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到2010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6亿元大关,旅游业产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出入境旅游人数为19.6万人次,同比增长22.1%。
旅游业成为推动口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同江旅游宣传力度的加大和知名度的提高,来同江旅游观光、学习考察、投资招商的人越来越多。2005年同江出入境人数为3万人,2006年达到4.5万,2007年达到7.5万人次,2010年为19.6万人次,进出境人数呈现大幅攀升趋势。大量的入境旅游者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为刺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动力,也促进了同江果蔬、建材、机电、木材等各类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旅游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餐饮、娱乐、住宿、商品零售、邮电通讯、金融等第三产业也迅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尤其是同三公路、同江铁路、中俄界江浮桥、通港路建成后,景区可进入性大大提高,游客大量涌入景区,旅游业及其带动的第三产业随之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渐攀升。同时,旅游业也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业发展越快,在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越强。发展旅游业以前,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不足20%。旅游业快速发展后,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的旅游业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到2010年,同江市第三产业中有50%以上的从业人员在直接或间接为旅游业发展做贡献,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和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
赫哲族群众是旅游开发的最大受益者。自实施旅游开发以来,街津口赫哲族乡新建商品房和住宅160多栋,相当于前18年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总和。个体工商业迅速发展,涉旅个体经营业户由原来的几家,增长到现在的120余家。旅游开发为当地赫哲族村民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并带动了餐饮、服务、娱乐、运输等各业发展。原来无人问津的木耳、蘑菇、蕨菜等山野菜和小鱼干、江杂鱼成为游客的抢手货。旅游业改变了街津口乡容乡貌,提高了赫哲族生活水平。移动电话、家用电器、网络已经普及,很多人家还购买了轿车和游船,当地赫哲族群众的生活环境、生产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