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15日讯 12日7时40分许,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尚志大街新一百门前路段,两名男子跨越护栏准备横穿尚志大街时,被一辆快速经过此处的金杯面包车撞倒,致一死一伤。距惨祸现场数十米处的西十四道街街口,就有一座人行过街天桥。
记者随后在附近走访发现,正值早高峰时间,一辆公交车停靠在站台后,从车上下来七八名乘客,他们走下人行道,瞅准时机,径直跳过护栏冲到马路对面,过往车辆纷纷避让。而距离这些人十几米外就是一座过街天桥,桥上空空荡荡,很难见到人。
12日11时许,在道里区安发桥与抚顺街相交处,几名想要过街的市民无视安发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纷纷走上机动车道,跳过中间的隔离带,和呼啸而来的车辆争抢马路。旁边不足10米远的天桥却只有为数不多的行人通过,几乎成了摆设。从11时30分至12时,此处共有64名行人乱穿马路。一位横穿马路的市民表示,自己也知道走天桥比较安全,但一般都是时间充裕的时候才走天桥,时间匆忙了就直接横穿马路,毕竟走天桥还是绕了点儿。一位经过的驾驶员表示,由于在安发桥与抚顺街相交处并没有设置人行横道,所以大部分司机行驶到该路段时并不会刻意减速,大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不走天桥横穿马路,不仅会造成这一路段的交通拥挤,更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13日7时,香坊区公滨路朝一中门前,上班高峰期,公滨路上的车辆已经达到饱和。记者发现,在附近公交站台,从公交车下来的乘客大多会选择在马路中间直接穿行,过往司机经常被弄得措手不及,紧急刹车躲避行人,这让本来就饱和的路面更加拥堵不堪。而在距离车站仅20米的地方,就有一座过街天桥,但是走天桥的人屈指可数。
13日11时30分,哈市红旗大街松雷中学门前,去年冬天修建的一座过街天桥显得十分多余。这里是个十字路口,有信号灯和斑马线,过街的行人几乎都不会“舍低求高”走上这座过街天桥。“这么热,谁上去啊?连个遮挡的东西都没有。”正在路边打扫的一名环卫工人指着长江路与红旗大街交叉口的信号灯说,一部分市民为少走几步路,能快点到对面,别说走天桥了,连信号灯都不看直接就冲过去了。据记者粗略统计,10分钟内共有70多名市民从人行横道穿过马路,而走天桥的不足15人,桥下、桥上行人数量差距悬殊。
放着安全的过街天桥不走,为何偏偏选择冒险在疾驰的车流中穿行?采访中记者发现,图方便是主要原因。行人如果横穿马路,在车少的情况下,几秒钟便可走到马路对面,车多时,十几秒的时间也足够了,最多不超过半分钟;而如果走过街天桥起码要花费两三分钟。许多市民为图省时省事,选择了横穿马路。
修建过街天桥原本就为给行人提供便捷和安全,然而多数市民却对此视而不见。在因跨护栏付出生命代价的惨痛教训面前,一些人的安全过街意识依然淡薄。因此,有市民建议,在硬件设施和服务健全的前提下,相关立法部门应效仿醉驾入刑,加大处罚标准,增加罚款额度,通过严厉的法律法规,督促市民安全过街。同时也希望市民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针对哈市横穿马路翻越护栏最严重的哈站地区,不少司机纷纷表示应该恢复哈站前道路中间的高护栏设置。“护栏较高时,至少可阻挡行人跨越,变成矮墩后行人完全无所顾忌,每次开车行至哈站前时都特别小心。”的哥刘师傅说,有关部门将护栏由高变低的这一做法,不利于城市交通管理,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