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图方便跨护栏一男子被撞亡续 哈站前高护栏变矮墩隐患大
2011-07-15 10:17:08 来源:生活报  作者:丁燕 霍营 孙海颖 何兴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哈站前行人违章跨护栏 记者 何兴丽 摄

  黑龙江日报讯 一石激起千层浪。14日,媒体《图方便跨护栏一男子被撞亡》的连续报道,引发本地人和外地客热议,在谴责跨护栏、横穿马路等违章行为的同时,本地市民、外地客和专家也纷纷表示,哈站前跨护栏违章现象在哈市各条街路中尤为严重,大家对此已形成共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高护栏改成矮护栏有点超前了。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修缮地下通道,“不要仅仅在地面架高了护栏,而没有为市民和外地客提供一个安全的过街通道。让大家‘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跨栏’。相关部门赶快行动起来吧!”

  现状:哈站前暑期客流日均增八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进入暑期客运高峰,哈尔滨火车站和客运站日均接待客流量由原来的12万猛增至近20万,仅公路客运方面每日就增发车辆百余台。如此庞大的客流量,行人能否安全过街、合法过街的问题凸显。

  现实情况是,近日哈站前特殊路段的高护栏变矮,但由于地下通道昏暗破旧,恶臭难闻,使得跨护栏、横穿马路的行人犹如过江之鲫。经常在此路段拉活的出租车司机李先生指着前方不远处一个接一个的“跨栏”人群无奈地说:“每次从这儿经过,我都要提高120%的注意力,就怕突然蹿出违章行人。高护栏变矮不太符合实际,等到出事了就晚了!”

  踏查:地下通道19个出入口仅剩3个设施无人管护

  有地下通道,为何行人还冒险跨护栏?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对地下通道进行了踏查。据了解,地下通道出入口原来有19个,但目前只剩下3个。曾经“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只剩由哈站售票厅通往龙门大厦处一条直行过街通道。记者进入地下通道后看到,通道内灯光昏暗、破旧不堪,部分墙皮已经脱落,台阶踏步多处破损。此外,混杂着多种气味的恶臭直钻鼻孔,用“脏乱差”来形容恰如其分。行走其间,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紧随而来的感觉就是,这样的地下通道真的与哈尔滨的形象不符。在记者踏查过程中,很多人进入地下通道后,马上捂上鼻子、皱起眉头,然后迅速地返回地面,朝着川流不息的车流走去,准备跨护栏过街。

  据知情人介绍,自从去年永华商城等地下商家迁出后,地下通道及其他设施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鲜有人对这些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就连保证地下通道照明设施完好也没能做到。

  目击:难觅过街通道跨护栏外地客占八成

  据现场执勤的站前中队交警介绍,红军街从道里往南岗方向的转弯处属于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每天都有8-10起刮蹭事件发生,如此车行密集路段,行人跨护栏的危险性可想而知。但据现场交通协管员描述,竟有行人带着坐轮椅的病人跨护栏。

  记者在哈医大四院附近采访时发现,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竟有73人跨护栏、横穿马路。记者对其中40人进行了随机采访,发现违章行人中八成为外地客,“不知道地下通道在哪”是他们选择跨护栏的主要原因。此外,剩余两成选择跨护栏的则为出差回哈或接送客人的本地市民,知道地下通道的存在,但依然选择跨护栏过街,原因有两个:一是图方便,看别人跨,自己也跟着;二是认为地下通道不安全。

  症结:护栏变矮“步子”迈大了

  据哈站前执勤交警及市民反映,自从高护栏被更换为矮护栏后,“跨栏”、横穿马路的行人骤增,其中地下通道没有改造,设施不完备是许多行人选择“跨栏”的主要原因。接受采访时市民李先生直言不讳地说:“跨护栏、横穿马路虽然很危险,但时间短。以前护栏高没法跳,现在护栏矮了,只要一迈就能过去。如果走地下通道至少要10分钟。最主要的是,如今地下通道的商场迁出了,里面的设施还没有以前好呢,又黑又臭,谁愿意走?谁敢走?”

  “站前地下改造正在过渡期,显然高护栏变矮有些超前了,步子迈大了。这也是全市地面交通设施一刀切的后果,没有对特殊地段的特殊时期进行特殊考虑。”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董鸿扬建议,尽快把地下通道修好并管起来,同时将哈站前这一特殊路段的护栏恢复到原来的高度,避免再发生前几天尚志大街上的惨剧。

  责任:护栏归交警地下管护归人防

  据12345市长热线的工作人员介绍,地下通道设施完善工作是哈市人防办具体负责;护栏增高问题则需要向交警部门反馈处理。当日,记者就此询问了地下通道的管护单位哈市人防办。对于哈站地下通道何时能进行改造的问题,哈市人防办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是过渡期,哈站整体改造的时间要哈市政府来定,现在商服迁出,哈站地下设施仅开放24小时通行的过街通道。如果有行人认为过街通道设施不全,他可以代为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建议记者向12345市长热线反映护栏增高和哈站地下通道的问题。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