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9日讯(邱黎 记者吴萌 王蕊)日前,哈医大三院介入科为一对同患肝脏血管瘤的亲姐妹成功实施介入治疗。陆女士和妹妹同时发现自己罹患肿瘤,又在同一天接受了同一位医生的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据哈医大三院介入科副主任杨光介绍,陆女士姐妹俩的父亲在6年前发现肝脏有多发血管瘤,最大的达到6厘米左右,当时接受哈医大三院介入手术治疗后,肿瘤完全治愈。最近姐妹俩均发现肝脏有多发血管瘤,也来到哈医大三院找到杨主任求诊。经诊断发现,在肝动脉造影时发现俩人的肝内血管瘤都范围大、面积广,最大的已经超过7厘米。杨主任为她俩进行了介入栓塞术,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创口只有针眼大小。第二天姐妹俩就可以下地活动,术后4天就出院回家了。
据杨光副主任介绍,血管瘤在全身各个部分均可产生(包括皮肤),以肝脏多见。据目前医学统计,血管瘤多发于女性,家族性发病并不多见,像陆女士一家三口都患血管瘤的十分少见。血管瘤较小时可无症状,一般早期无需治疗,也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患者只需要做增强CT和肿瘤标记物检测,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当血管瘤超过5厘米(或多发总面积超过5厘米),或者靠近肝脏边缘、生长速度较快时,就应该到正规医院进行积极治疗。巨大血管瘤如不及时治疗,一旦破裂出血将会危及生命。
与过去手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只需要在股动脉处切开2-3厘米的口子,用一根4-5毫米的导管进入肝动脉进行造影,显示病灶后,再用微导管(约3毫米)进一步接近病灶;然后将药剂注入,在药物的作用下使得血管内皮变得皱缩形成血栓,进而栓塞瘤体血管,使得瘤体逐渐萎缩坏死。整个治疗过程只需30分钟左右,病人术后即可进食,24小时后即可正常行动。由于药物是通过血管直接进入病变区,避免了伤害正常组织,不仅治疗效果理想,而且保证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