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7月23日讯(记者 印蕾)黑龙江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北京·龙江国际文化发展中心23日在北京成立,与会的黑龙江籍文化、艺术界人士认为,文促会和文化中心作为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将在弘扬龙江文化,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并祝愿龙江文化事业在新平台上腾飞。
“在北京漂了十年,多年来常常思索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忘了家乡,不能忘了家乡的文化事业。这次文促会和文化中心的成立,把黑龙江的文艺骨干力量召集到一起,研究文化兴省大事,令我很感动。黑龙江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汇聚起来的黑龙江的文化力量,将从这两个平台出发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使得龙江文化成为一种引领的力量。”国家北方山水画家牟成深有感触的说。
同是从事美术创作的画家李人毅则认为,文促会和文化中心贵在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它们把黑龙江籍、在京发展的艺术家、企业家和各界人士聚拢在一起,为龙江文化事业的发展出谋献计,通过整合这些散落的资源整,把异乡的游子思乡、恋乡之情变为了实际行动。经过多年的奋斗,大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报效家乡成了大家的共同心愿,从此,大家回报家乡找到了组织,愿意时刻听从故乡召唤,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发展出一份力。
“从外省进入黑龙江历年积累下来的人才特别丰富,黑龙江同时也有大量的人才走出去,这两种力量的文化交汇是需要更多的交流和碰撞”,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说,“文促会和文化中心正是完成了这种整合。这在黑龙江文化体制改革中也是一个大动作。文化必须在发展中进步,在发展中繁荣,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文促会和文化中心体现了改革创新的一种方式,把多种资源整合到一个新的平台上,对省内外都是一个促进作用。像我们这些当年受益于龙江黑土地、从黑龙江走出来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更有一份义务、一份责任来公共同促进黑龙江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对文促会和文化中心会都有很大期待。”
刚刚当选黑龙江省文化改革与发展促进会会长的田凤志告诉记者,这次文促会和文化中心的成立,使得我省推动文化开发、融合的举措更加自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跨越的决心和行动更加坚实。文促会和文化中心已经着手设计当前工作、谋划长远工作。将做实服务品牌,把北京的人才优势引进龙江,带动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实服务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在人才的引进,项目的安排,资源的实现等方面做出制度安排。夯实服务基础,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新闻链接: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兴省战略,把文化改革发展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强力推进落实。截至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机构达6.4万个,比2005年增长30.6%;从业人员达35万人,比2005年增长36.2%;增加值突破2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
在“十二五”文化繁荣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我省将发展文化产业上升为全省战略,明确了“以大开发促进文化大发展、大融合实现文化大跨越”的总体思路;确定了“以改革为动力,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人才为支撑”的基本原则,正在积极探索“文化+科技、金融、旅游、地产、教育、体育休闲、物流、信息”八大融合模式;着力实施“培育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大集团,推出一批有地域特色,龙江气派的文化名牌,形成一批特色或综合文化产业集群,兴建一批文化要素集聚、文化企业集中的基地园区,打造一批能够巩固文化事业基础、牵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项目,扶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六个一批”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哈尔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和哈尔滨核心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庆、齐齐哈尔、黑河、绥化西部文化产业聚集区,牡丹江、鸡西东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鹤岗东北部文化产业聚集区,大小兴安岭北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的“一核五区”发展布局。到2015年,力争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达到1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