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绥化管理局机关位于绥化市区内。管局所属10个农牧场,总控制面积2018平方公里,人口72774人,基层党组织261个,党员5016名。管局党委始终坚持党建理念创新、组织创新和载体创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管局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06年度,被省委授予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8年度,被农垦总局党委授予“北大荒先锋工程先进集体”称号。
党员争做创新发展的先锋
这是一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这是一个奋力跨越,勇于超越的时代。当时代的车轮碾过绥化大地,黑龙江垦区绥化管理局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竞赛与追逐。
近几年,不甘人后的绥化管局党委,通过不断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全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活力之源!
2008年以来绥化管局党委按照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要求,提出了“3456”创建措施。工作中他们创新党建理念,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树立兼容并蓄的党建理念;创新党建管理体制,建立纵向以分局党委党建主管部门、基层党委、总支、支部为主体,横向以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各类专业(产业)协会党组织、区域性联合党组织为纽带的跨城乡、跨行业、跨空间的三位一体党建管理系统;将构建垦地一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纳入全局党建工作的“四化”思路之中,总结形成了以“五个机制”为重点的工作推进模式。先后在北林、青冈、望奎、肇东、庆安、绥棱、明水、安达组建10个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总投资达2.4亿元。通过场县共建合作组织,带动绥化区域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标准化作业水平,促进粮食增产,农户增收。在创新活动载体上,他们与地方共建跨区“党员互助协作体”15个,党员服务区25个,把“党员互助协作体”向周边农村延伸,通过跨区“党员协作体带动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带领区域内农民共同致富。
2009年以来,按照农垦总局党委“五区建设“规划目标要求,这个管局按照一体化构建、系统化联动、标准化建设和载体化推进这一“四化”要求全面加强党建模范区建设。决心把党建模范区建成典型经验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经验成果的展示区。2009年初管局在和平、绥棱两场进行了党建工作城乡一体化试点。
绥棱农场与地方乡镇插花居住,党员管理分散,对此农场和地方乡镇对区域内的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在党员教育培训上实行电教资源信息共建共享,在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上,延伸第三居民委党员互助协作体的触角,以耕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吸纳相邻的地方村民入会,带动其发展经特作物,共同致富增收,收到了“提升自我、示范周边”的效果。目前,绥棱农场与四海店镇实现一体化办学,初步实现了教育合并、医疗共享、文化共建的一体化格局。
为了把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成一支能力强、有活力、能打硬仗的生力军,管局党委重点实施了“北大荒先锋工程”,以落实“五个好”管理区党组织为载体,在管理区组织开展了培养“发展经济的带头人、专业大场的明白人、开拓创新的领路人、绥化理念的践行人、清正廉洁的老实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的“六型”党员干部队伍活动,增强了管理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先进意识。培养和树立了和平牧场第七管理区主任吴装、红光农场第一管理区主任孙宝喜等一批“六型”基层党员干部。推广了铁力农场党委“党员互助协作体”模式,使党员作用发挥与生产有机结合,将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有效地进行延伸,找到了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目前这个分局现已创办党员“互助协作体”130个,参与党员510人,带动2200余名职工群众实现增产增收;总结和推广了绥棱农场党委“公司(协会)+支部”的新型组织设置新模式,围绕特色产业建支部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绥化分局已有12个党支部创办了可以拉动产业发展的经济实体,带动了结构调整,拓宽了职工就业门路,增强了党支部活力。海伦农场通过组建“南瓜党员互助协作体”,以青年党员为骨干,吸收普通职工100多人加入,种植南瓜1500亩,实现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经销,亩效益实现800多元;嘉荫农场党员王明波领办的党员互助协作体大豆平均垧产达2.8吨,党员吕庆文领办的高甜玉米党员互助协作体实现垧纯利7000多元。铁力农场十三居民组党员郑凡忠在农场扶持下,牵头创办了“养猪党员互助协作体”,并建立了农场第一个养猪基地,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使这个居民组的庭院生猪养殖蓬勃发展起来,90%以上的职工都搞起了养猪业,今年生猪出栏达5000多头,有5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党员争做自觉学习的模范
要始终保持党的建设的先进性,就必须保持党的每一个“细胞”是鲜活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对此,绥化管局党委从“创建学习型管局”入手,对党的每一个基础“细胞”进行“充电”,找准了提升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绥化管局党委书记武经宏要求:学习型管局创建活动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学习型班子、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当学习型干部”为载体,以党内学习带动全社会学习,以领导干部学习带动基层学习,以学习促进素质提高,推动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每年要有30%以上的场级班子的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学习达标,从而实现局场两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党员素质的大提升。
为了保证“学习型管局”创建效果,绥化管局建立了“六个一”学习制度,明确要求每天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业余自学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每月机关工作人员要读一本好书;每周五机关干部以支部为单位进行一次集中学习;每月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学习成果交流;每年年底分局党委对场处级班子进行一次述学、评学和考学,考学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年薪、奖惩及使用挂勾。
两年来,在管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努力下,各农牧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班子”创建工作异彩纷呈。,红光农场把学习与“解放思想、提振精神、加快发展”相结合,党委深入研究农场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与市场对接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和典型引路,组建了14个专业合作社,职工孙宝喜牵头成立的“紫苏种植经营专业合作社”,今年带领全场种植紫苏2万亩。
把创建学习型农场同“打造最佳产业”相结合,绥棱农场利用冬学冬训的时机,全面启动职工业校,聘请吉林农科院浆果繁育专家、山东蔬菜种植专家来场办培训班,并为农场浆果和蔬菜产业“把脉”。为打造全省有机蔬菜大场提供技术支撑。
把学习活动与领导干部“提素质、树形象、做表率”以及“行业站排头、垦区创一流”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管局机关党总支针对个别部门不同程度的存在‘满、散、慢、浮、差’等五种病症,掀起争做“三满意“机关干部的工作热潮。深入开展了“四破四立”大讨论活动,破除学与不学无所谓,以干代学的思想,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理念;破除自己跟自己比的狭隘观念,树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新理念;破除局小,人少难有大作为的思想,树立事在人为,业在人创的新理念;破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树立服务基层、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新理念。同时分局还在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四比四看”活动。就是比态度、比作风、比绩效、比贡献;看标准、看形象、看业绩、看排位(位次)。通过“比看”解决机关内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达到“相形见绌、优劣分明”的效果。
今年管局机关党委还定期开展“业务比武”、评选“行业状元”、争创“红旗岗位”等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培养了健康向上的生活工作情趣,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素质。通过扎实的学习,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围绕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场县合作共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等重大课题,组织开展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理论研讨活动40多次,撰写各类理论文章67篇,形成了一批有价值、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也成为农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目前,全局共创办“党员互助协作体”156个,参与党员610名,带动职工群众2300余人,累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741件,提供帮扶资金650万元,党员领办致富项目45个,培养树立各类党员示范典型95个,使职工群众增收1100多万元。
党员争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想保持党建工作优质运行,保持党的队伍新鲜纯洁,必须加强教育警钟长鸣。为此,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淡化,学习、思想、工作和生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情况,绥化管理局党委请党员干部吃“廉政餐”,给党员干部打“预防针”、定期“晒太阳”,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上、身心上的纯洁与健康。
2010年以来,管局党委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反假求真,反虚求实”和“治懒、治贪、治虚、治软、治散”的“五治”等系列活动,在教育的内容上,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宗旨教育、民主集中制教育及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教育。在教育的方式上,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培训调训、在职自学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各级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管局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农牧场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农牧场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和《场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三项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班子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以及党政班子议事范围、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人、财、物等重大问题集体决策、集体把关。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票决制,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制定了《绥化管局领导干部问责制度》,明确了问责事项、问责方式、责任处理等问责办法,对领导干部失误失职责任予以追究。制定了《绥化管局党政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请销假等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增强了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扩大了干部监督工作的覆盖面。
注重发挥综合力量,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对反应领导干部的来信来访,进行跟踪督办,及时查处,并采取设立征求意见箱、举报箱、举报电话等多种方式,充分发动群众进行监督。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将审计意见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增强了领导干部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三年来,共对8名场处级干部进行了离任审计,占应审计干部数的100%;对18名场处级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加大执纪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三年来,共有13名场处级干部被举报,核实了1名,并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
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开展廉政教育和监督机制约束,绥化管局局场两级领导干部的公信度和人格魅力不断提高,每年的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测,场处级干部的优秀率都达到85%以上。呈现出干群团结、邻里互敬、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党员争做经济建设的尖兵
农垦绥化管理局是垦区的资源小局,近两年,面对垦区各地竞相发展的大趋势,绥化管局党委通过全方位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接长了资源小局的“短板”,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0年绥化管局GDP达到33.85亿元,同比增长20.4%,增长率连续九年以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16998元,位居垦区第二位,增速为垦区第一。
春天是一个辛勤忙碌的季节,春天是一个孕育希望和收获的时刻!入春以来,七万农垦绥化儿女紧紧凝聚在党旗下,抗雪灾、战低温、治春涝,每一个党员示范岗、每一处党员示范基地,都成为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坚实堡垒,每一名党员都在用他们火红的青春谱写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绥化管理局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了以“践行绥化理念、推动跨越发展”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一大批党员干部在带领职工群众“共富”的征途上,勇当开路先锋和领头雁,一面面党旗迎风飘扬,一行行事迹为党旗增色;一项项成果厚重殷实。
“刘科长,真是多亏了你们帮忙了,要不我今年可真赔大了,这5000元钱算是我给几位老哥的辛苦费”。
“老刘,这心意我们领了,可这钱我们不能收啊,帮助你养好牛,这是我们技术小组应该做的”!农场畜牧科长刘士文笑着拒绝了老刘送来的“辛苦费”。
这是和平牧场党员技术服务小分队今春深入基层服务养殖户发生的一幕。今春和平牧场相邻的林源镇大五村兴隆奶牛场养殖户刘爱民,贷款买来的61头澳牛,因饲养管理和技术不当等原因,41头成母牛有37头难孕,这可急坏了老刘,在多次求医问药无果的情况下,他向和平牧场的畜牧科求援。科长刘士文带领4名党员技术骨干到他的牛场免费进行7项检查,对症下方子,并从饲养管理等9个方面进行指导,又帮助他在牧场聘用4名懂行的饲养员。解决了老刘不懂技术养牛难的问题。今春,和平牧场35名畜牧技术人员组成8个党员技术服务小分队,他们与大同区和肇州、肇源、安达、泰康等一区四县17个乡镇,共140多个自然屯、2200多户,结成技术互助联盟,服务和拉动周边村、屯养殖奶牛7000多头,为2万余只禽畜提供疫病防控等技术服务。被百姓称为“特殊的灭火队”。
在嘉荫农场,春播时期,农场组织农业、科技、水利等3个部门专家和12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成立春播工作组,种植户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到驱车到地号进行现场指导,开展技术服务解难题。据了解,今年绥化管局70多支党员技术服务小分队,活动在基层,从农业生产、农机维修、养殖技术、山产品加工等多方面指导职工群众提质增效,累计为1500多个种养殖户开展生产技术服务,拉动群众直接增收800多万元。为百姓生产“把脉”,在关键时期解难,百姓和党员干部的心贴的更近了!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面面旗帜汇聚成创先争优的洪流。近两年,绥化管局结合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不同群体党员的岗位特点,扎实在党员中开展“五个好、五带头”活动,开展党组织和党员“五岗”竞赛,从致富岗、帮扶岗、联络岗、学习岗、督查岗这五个方面,让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引领、示范。
捧着“金碗”没饭吃,守着“宝山”无出路,曾是海伦农场育新林场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命运,林场党支部组织18名党员多次到海伦市通肯河林场学习木耳、蘑菇栽培新技术,学习发展林下经济,并组建黑木耳种植协会,上天津,跑上海,把东北的有机黑木耳推销到南方4个省市,去年他们带领农场职工群众培育木耳70万代、蘑菇50万代,净获利80余万元,成为当地的致富明星。
走进绥棱农场党员王会山的蔬菜大棚内满眼翠绿,在农场第八居民委党员示范基地内,王会山不仅经营自己的20栋蔬菜大棚,还担任第八居民委230栋蔬菜大棚的技术指导。每天天刚亮他就要挨家挨户地到大棚里看一遍,哪家的棚里得种什么品种蔬菜、应该施什么肥,用什么药,他心里都一清二楚。在王会山的带领下,绥棱农场第八居民委蔬菜种植户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了。每年老王都自费到上海种都走上一圈,一些优质品牌蔬菜经他试种后,就在当地安家落户,成为职工群众致富的“金娃娃”。
把创新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灵魂,绥化管局党委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建立纵向以管局党委的党建主管部门、基层党委、总支、支部为主体,横向以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各类专业(产业)协会党组织、区域性结对党组织为纽带的跨城乡、跨行业、跨空间的三位一体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拓展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空间。
目前绥化管局已创办党员“互助协作体”156个,参与党员510人,带动2200余名职工群众创业增收。按照绥棱农场党委“公司(协会)+支部”的新型组织设置新模式,围绕特色产业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绥化管局已有12个党支部创办了可以拉动产业发展的经济实体,带动了种植结构调整,拓宽了职工就业门路,增强了党支部活力。嘉荫农场第四作业区通过组建“西瓜党员互助协作体”,与农场西瓜协会密切配合,以青年党员为骨干,吸收普通职工加入,种植西瓜1500亩,实现了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经销、统一注册商标,单位产出和效益水平明显增加。铁力农场十三居民组党员郑凡忠在农场扶持下,牵头创办了“养猪党员互助协作体”,并建立了农场第一个养猪基地,通过他的示范带动,使这个居民组的庭院生猪养殖蓬勃发展起来,90%以上的职工都搞起了养猪业,去年生猪出栏达5000多头,有5户贫困户在他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目前,通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农场和企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全局现有41个党支部创办了拉动产业发展的经济实体,涌现出各类党员示范典型95个,使职工群众增收1100多万元。全局党员干部结成帮扶对子1019户,落实脱贫项目113项,为帮扶对象担保贷款2340万元,无偿捐助帮扶对象27.5万元,提供帮扶信息1682条,为贫困职工解决生产生活困难890多件,党员帮扶脱贫率达100%。
2010年,绥化管局各级党组织围绕科学发展,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创先争优。全局实现生产总值31.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倍;实现人均纯收入17027元,比“十五”末增长1.4倍,位列垦区第一。
2010年,全局5000多名党员干部,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创先争秀。绥化管局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飞跃,形成浆果、食用菌、中草药、瓜菜、旅游等十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占全局耕地的40%以上,通过日本JAS、欧盟BCS及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生产面积达到83万亩,占全局耕地总面积的70%。亩效益超千元项目达10万亩,占总面积的8%。
还在2010年,全局各级党委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创先争优。通过教育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树立品牌意识,把精力放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已建成“七大龙头企业”,构建起工业“小群龙”,打造“十大产业链”。20余种名优特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并打入日本、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育出“龙王”、“晨环”、“金斗湾”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通过规划建设城镇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全局进入产业园区的工贸企业近100家。
更在2010年,从管局到农场各级党委围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管局创先争优。通过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建立考核机制等方法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中的积极性。实施了“住、路、水、能、树、教、卫、文、保、富”十大民生工程。全局自养公路硬化率位居垦区第一。全局中小学校全部达到总局级示范化学校标准,高质量、高水平通过省政府“双高普九”验收。医疗用房总面积和开放床位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18.4%、22.8%。设备更新率达到了90%以上,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低保标准提高到260元,累计支付六项社会保险待遇5.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54%。5627名“五七工”家属工纳入基本养老统筹范围。新增就业岗位6828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637人。累计解决了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