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牡丹江
搜 索
牡丹江社会管理由“政府包办”转向多元共治
2011-07-28 10:37: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7月28日讯 (通讯员于林波 王增伟)炎炎夏日,牡丹江社会各界开展的“爱心助学”活动也掀起层层热浪,7月13日,大商集团牡丹江店将24万元助学款发放到120名贫困高考生手中。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牡丹江市创新体制,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等多元共治转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生存诉求、利益诉求和文化诉求。

  牡丹江市把保障食品安全做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实事。为叫响“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品牌,他们提出从种养、生产到流通服务各个环节都要从“田间负责到餐桌”,坚决杜绝违规生产和销售,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对检测呈阳性的蔬菜进行严厉查处。全市各市场、商场、超市还全面建立和实施食品准入管理制度,堵住黑加工点及不达标生产企业产品的进入。

  根据百姓对公平问题的诉求,牡丹江市积极营造司法公平、机会公平、征收公平的社会环境。穆棱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群众工作局和法律援助中心,率先开展了基层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工作,使群众合理诉求在基层得到妥善处理。针对百姓反映强烈的入名校难、入好园难等问题,牡丹江市加快推进学区制改革,在市直属中学设立三个学区,消除大班额、择校热等老百姓关注的问题,实现教育质量均衡发展。同时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加快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到2013年底,全市拟投资2.4亿元,新建、改建、扩建83所公办幼儿园,并制定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减免政策。

  牡丹江市还坚持把社区建设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目前,全市已搭建了覆盖全市十个县(市、区)的社区服务“四级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广覆盖、群众性互助服务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社区专业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相融合。按照规划,到2015年,城市社区将全部建成和谐社区。2009年12月,他们投资建设了全国第三家、全省首家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这一平台将全市1.7万个社区服务网点组成联动系统,服务项目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社区服务“十五分钟”便民圈。

  牡丹江在社会管理中还突出社会关爱,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各类特殊群体。今年以来,他们加快推进3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试点,重点解决失地农民、城市无业居民等特殊群体的保障诉求,大幅度提升社会保障的均等化、公平度和可及性。通过在全省首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全市始终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为解决全市低保家庭中的特殊贫困家庭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全市成立了爱心帮扶协会,从而把过去单纯的救济变为救急和日常救助相结合,使这部分困难群体的生活得到保障。为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市东安区在全省率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教育、公益劳动、过渡性安置等三个基地,从而形成了监管、教育、服务“三管齐下”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