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策
搜 索
冰城保障房建设政府直接“操盘”
2011-07-29 09:05:07 来源:生活报  作者:孙殿喜 张立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主导棚户区拆迁 三种途径筹措资金谁建房谁负责到底 房屋质量终身追责

  生活报7月29日讯今年,哈尔滨市建设保障性住房总量达到8.7万余套,占全省目标总量的10.5%,是哈尔滨历史上建设数量最多的一次。如今半年过去了,作为市民最为关心的城市大项目的保障房建设进展如何?拆迁安置有什么优惠政策?28日,哈市市委市政府召开通报会,哈市住房局局长、哈市棚改办负责人孔庆勋对哈市保障房建设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保障居民利益

  政府主导拆迁

  “在今年棚改实施过程中,政府‘操盘’棚改项目成为最大亮点,这也是开历史先河,一改过去由开发商唱主角,政府做配角的方式。”

  哈市住房局局长、哈市棚改办负责人孔庆勋表示,哈市今年保障房已开工建设6.74万套,开工率达到77%。哈尔滨保障房建设之所以实现较高的开工率,这与哈尔滨推行新举措是分不开的。过去,哈尔滨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都是把项目直接承包给开发商,由开发商根据法律规定,进行房屋征收和安置,政府完全不参与。开发商作为企业在开发项目时,势必会出现追逐利益的问题,无法保证居民最大化受益。

  “今年,哈尔滨所有棚户区改造全部由政府主导,从项目的房屋征收到计划制定、资金统筹、百姓安置,整个过程完全由政府操盘,开发商不参与其中。比如,哈尔滨最大的保障房项目——民生尚都,该项目从规划到建设都是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完成的。”孔庆勋说。

  安置政策优惠多争搬迁快开工

  “国家实行新的征迁法规后,哈市在遵守规定的前提下也推出了本地特色优惠条件,使棚改居民争抢着搬迁。”

  “因为担心搬迁后得不到好房子,过去许多居民不愿意搬迁。现在则不同了,许多居民争抢着要搬迁。”孔庆勋介绍说,哈尔滨房屋征收推出新的安置政策,原房面积实行“拆一还一”,建筑面积7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交结构差价。同时,实行原房面积就近上靠原则,设计了50、60、70平方米的安置户型。如居民被征收房屋的面积是50平方米,则可以上靠到60平方米,免费多获得10平方米的面积。针对房屋面积小的住户,还设置了建筑面积最低40平方米的保障户型房屋,如住户被征收房屋面积为20平方米,就可获得40平方米的安置住房。

  孔庆勋给棚改市民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哈市的征迁安置模式,按户均改造建筑面积60平方米、回迁房市场价6000元/平方米计算,扣除被征迁房屋原价约6万元,平均每户房屋增值可达25万到30万元。

  保障房屋质量首推终身负责制

  “整个保障房的质量由政府全程监管,哈市首推保障房质量终身负责制,谁建的房谁负责到底,出现质量问题终身追责。”

  孔庆勋表示,政府监管保障房的材料购进渠道、品种等,确保房屋质量安全。同时,哈市设立了保障房社会监督制度,工程每阶段的施工情况都被列入工程档案,不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普通市民都可查看。

  “在建设中,哈市也按高标准要求来建设棚改易地安置项目,目前群力西区易地安置项目和哈西易地安置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棚改示范项目。群力西区易地安置项目已经入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工程建设质量和小区品质都达到了高档商品房水平。”孔庆勋说。

  三种途径破解资金难题

  “哈市为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设定了三条途径:一是当年哈市政府财政收入超出部分,全部投入保障房建设;二是哈市土地出让金收益的10%全部用于保障房;三是今年公积金全部收入纳入保障房建设。”

  孔庆勋表示,资金问题一直是各地保障房建设的瓶颈,没有钱就不能改造棚户区也不能保证居民的安置,对此,哈市市委、市政府在经过专题研究后,为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设定了三条途径。此外,还可依靠社会化融资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问题,目前,哈市社会化融资已达150个亿,基本满足了保障房建设的大部分资金。

  孔庆勋同时表示,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房的建设不但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更促进城市的发展。

  在保障房的建设中,哈市采取异地安置、建设公租房等措施,疏散了城区中心人口,拓宽了城市的发展空间。比如99片棚户区和614处零散棚户房改造完成后,能腾出9平方公里的空间,届时经过建设后,这些原来脏乱的区域将变身现代化城区,促进城市提档升级。

责任编辑:张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