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8月2日讯 2日上午,省长王宪魁主持召开省政府第五十八次常务会议。会议通报了年初以来全省40件民生实事、财政、水利、十大重点产业和安全生产的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年初以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都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硬件建设方面,资金投入大,社会效益明显;软环境建设方面,工作比较扎实,长效机制逐步建立。但还有一些实事的推进力度不大、落实程度不够,进展不均衡。会议要求,要因事而宜、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对已经完成的事项,要抓好巩固、稳步提高。对正在推进中的事项,要抢抓进度、保证质量。对存在问题、困难较大的事项,要找准症结、全力推进。对涉及民生长期建设的事项,要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会议强调,40件民生实事是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务必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省政府有关部门既是主管部门,也是责任主体,要对照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主动研究对策,全力推进落实。
会议传达了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主要精神及贯彻意见,通报了我省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全年收入预计情况。会议强调,财政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先保障民生项目支出,特别是年初确定的40件民生实事,要给予重点支持,把实事办好。要收紧盘子,干大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从现在起,停止公务用车购置,公务出国(境)要从严审批,公务接待要严格执行接待标准。加大各部门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要精打细算,建立财政储备,重点用于应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物价上涨以及化解债务风险等方面。要加强税收监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和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会议传达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了省委省政府拟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强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会议提出,一定要深入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推动我省水利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省委、省政府拟于近期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要吃透中央文件精神,研究国家支持的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搞好争取和对接。要超前规划,搞好项目储备,围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防洪减灾和民生水利等方面,超前谋划和储备一批建设项目。水利建设要统筹安排,量力而行,通过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商业贷款、社会筹集、财政扶持等途径,破解水利建设资金瓶颈。
会议指出,十大重点产业是“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年初以来,十大重点产业进展顺利,产业项目建设有新亮点,项目质量和科技含量有新提高,产业园区建设有新突破,但也存在产业之间发展不平衡,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不够快,项目储备不足,产业推进方式方法不够优化等问题。会议强调,要着力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比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产区布局政策等,把握好政策导向,发挥好政策效应。要深入研究国家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进一步明确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要突出发展高科技产业,科技含量越高,产业链就越长。只有上高科技的龙头大项目,才能形成产业集群,支撑起产业的大发展。要打造好发展平台,促进项目落地,继续按照“八大经济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产业园区,突出特色功能定位,增强园区竞争力。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445个重点项目如期完成。
会议指出,年初以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摆在维护财产安全之上的突出位置,引导和教育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突出抓好煤矿、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食品、危险化学品、消防、旅游、防汛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
要强化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就是要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行监测、考核、约束、奖罚,用制度安排和长效机制,转变会战式、运动式、地毯式的突击监管方式。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就是企业要自觉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真正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管理体系,坚决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要加强安全生产硬件建设,广泛应用信息化等现代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科技装备水平和防控能力。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要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生产一线,实地检查督导企业安全生产措施和责任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查处欺上瞒下、闯安全生产红线的企业或个人。
省政府常务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